这年头,“经济下xing”四个字已经说烂了。

工作关系经常会关注各类经济数据,原本前几个月看起来似乎有好转迹象,但现在看来,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比预想中要来得更长一些。

先看一些数据:

一是力度空前的政策,也没能挡住房地产的哑火。

一是力度空前的政策,也没能挡住房地产的哑火。

这两年房地产调控的招儿是越来越猛了,直至5月17日祭出史上最大力度“15%首付、按揭贷款利率不设下限”的“杀招”,

然而六月最新的成交数据:

  • 2024/06/01-2024/06/07日,30 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 175.81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6.51%,环比下降 26.15%。
  • 一二三线城市周成交面积分别为 44.21万、91.44、40.16 万平方米,同比变动-28.73%、-28.88%、-17.39%,环比变动-24.58%、-31.48%、-12.71%。
  •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跌3.51%,环比下跌 0.58%。

“517新政”刚出台那两周数据还是有好转的,但6月又迅速回落,这波“猛药”的效力,未免也太短了一点。

究其原因,一是担心房价继续下跌;二是对未来的收入没信心。

大家都说,动辄背上二三十年的贷款,万一哪天降薪、失业呢?

二是裁员降薪的新闻越来越多。

二是裁员降薪的新闻越来越多。

社交媒体充斥着互联网大厂、金融、房地产及下游建筑施工、设计院各行业降薪裁员的消息,

国央企也无法独善其身,“****局分公司精简人员进入人才沉淀池”、“***局集团总部竞聘上岗”的传言甚嚣尘上。

小红书“离职失业”赛道已人满为患,上到字节、阿里,下到小厂,蔓延着焦灼。

三是体制内也传出撤编、降薪的新闻。

三是体制内也传出撤编、降薪的新闻。

体制内被很多人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随着地方财政的吃紧,公务员、事业单位也屡屡传出降薪,有城市公务员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

而撤编的第一枪,已经向体制内的编外人员打响。

假如这种情况再持续一段时间,一些自身缺乏造血功能、财政严重依赖转移支付的地区,又会发生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很多城市罚没收入剧增。

四是很多城市罚没收入剧增。

今年前四个月,只有上海的财政自给率是正的,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严重依赖转移支付。

以前经济发达地区有钱还好,但现在缺钱的地方太多、缺口太大,养不起了,

很多城市已经动起了罚没收入的“歪脑筋”,个别城市罚没收入甚至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十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是就业数据让人担忧。

五是就业数据让人担忧。

智联招聘6月6日公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

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3.2%,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为43.9%,下降2.7个百分点。

过半本科毕业生、超过2/3的硕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触目惊心。

再看生活中感受到的一些“下行”信号:

一是所有人都在求“稳”。

一是所有人都在求“稳”。

想进央企、体制内的应届毕业生加起来达到了惊人的73.1%,民营企业的活力已经看不到了。

在职的人也都在“苟着”,少有人再敢于创业、跳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水电气都在涨价。

二是水电气都在涨价。

以往这些民生用品都靠地方财政和中央各补贴一部分,才能长期维持低廉的价格。如今地方财政没钱补贴了,只能打起“涨价”的主意。

终究是普通人承受了所有。

三是很多“贵价商品”降价了。

三是很多“贵价商品”降价了。

先是年初车厘子大降价,后是榴莲价格暴跌、荔枝减产过半仍未躲过降价潮,

现在连牛羊肉价格也跌了,牛肉25元一斤、羊肉30元一斤,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究其原因,供给不变,那就只有“需求减少”可以解释,换而言之,很多人“吃不起了”,开始少买、不买。

四是人人都在谈论消费降级。

四是人人都在谈论消费降级。

坊间少有人再谈论换房换车、豪车大宅;

消费越发理性务实,不再追求logo,前几年“非进口不买”的商品,不知不觉中都换成了国产平替;

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在家做饭,主打一个经济实惠。

即便存款利率节节下跌,人们仍然觉得,把钱攥在手里最安全。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经济下行”不是一些简单的数据,而是每个普通人沉甸甸的人生。

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那就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