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宇辉大我1岁,是93年人。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没什么个性。主要是生活压力席卷而来,根本没有给人滋养个性的机会。

我看过董宇辉的一些只言片语,总感觉他就是属于没什么个性的人。董宇辉之能言,知识量多,这些无可否认,但是在个性这块,总显得比较模糊。

也可能是董宇辉在直播这样的媒介上,没办法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这个也有可能。

最近,董宇辉在节目中表露对于职业的厌倦之语,比如“不想卖货”、“反感被称为网红”。他感到很痛苦,说是晚上要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我特能理解,其实在我看来,董宇辉的工作方式,就是不太健康的。

比如卖大米,卖山西的醋,问题是,你真的对这玩意感兴趣吗?

你当然可以用很多金句,来让这些货物具有很多的文化感,知识感,看上去好像更有逼格了,问题是,这真的是你最想说的吗?这个可能是董宇辉最大的问题。

董宇辉反感的应该不是带货,而是不得不违心去带一些,他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货。

比如网友们最为称道的,董宇辉封神卖大米的段落:“我没有带你看过长白山皑皑的白雪,没有带你去感受过十月田间吹过我的微风,没有带你看过沉甸甸弯下腰犹如智者一般的谷穗。

我没有带你去见证过这一切,但是亲爱的,我想让你品尝这样的大米。”

但是这不就是精致的车轱辘话吗,卖的可不还是大米吗?大米,超市就有啊,两三块一斤。

如果你是在秀口才,那么你应该去参加《脱口秀大会》啊,或者是《我是演说家》,最起码应该做个纯粹的知识型博主,在这些舞台,不才是玩梗,和情绪铺陈的正确场所吗?

从董宇辉的角度,当然他更喜欢卖的,还是《收获》这一类的文学杂志,他享受的是文学性,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市场是不允许他这么干的,你必须啥活都能接,这是职业人的基本素养。

说的难听一点,相当多数的董宇辉的粉丝,恰恰就是想看他如何用比较有逼格的语言来卖通俗的商品的。一边买东西,一边享受精神生活,享受董宇辉低姿态的文化按摩,这才是粉丝们真正想要的。

但是这里面,其实也是蕴含着某种暴力性,粉丝无形之间把董宇辉当成了一支精致的提线木偶。比如有一天,就让董宇辉去卖内裤去。你不乐意也不行。让你卖内裤,这就是给你的服从性测试。董宇辉拒绝了,好,立刻脱粉,让东方甄选市值蒸发。

这就是托克维尔的多数人的暴政。

他们没多么关心文化和知识,他们最想要的,其实还是通过购买行为得到的一种被按摩感、被服务感以及控制感。而大部分粉董宇辉的,其实也是不怎么读书的。虽然比司马南的粉好不少,但也差不多。

最近,董宇辉的直播,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提升各地文化形象的重要渠道。大小领导一听说是董宇辉,也要亲自来接见。董宇辉去山西永乐宫,直播期间,也只准许董宇辉直播团队进入大殿。这是一种保护,但是对于董宇辉来说,他的“自我”却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不重要了。

不仅是董宇辉,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打工人同样的宿命。无论是生活压力所迫,还是资本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了,你就是身不由己之人,你只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提线木偶”。吃安眠药才能入睡,这太正常不过了。

董宇辉是有才华的,他的才华在于对语言节奏的掌控力,同样的东西,让董宇辉去说,就会有情绪上的铺陈,就会让你觉得,哎,他家的大米吃上去好像就是香一点啊。

但是滥用这种才能,必然是有害的,因为你失去了选择了能力,失去了拒绝的能力。

比如我本人就不喜欢喝白酒,尤其忍受不了酱香型的。这是我的问题。但是如果要我写一段文案,当众把酱香型的酒猛夸一通,夸的各位声泪俱下,我下下功夫,其实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必须承认,这个并非我之本意。违心之事干多了,人自然就会不痛快。

董宇辉让说话成了吃饭的手艺,这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他的枷锁。

我的看法是没有自由就没有自我,而最重要的自由,其实就是消极自由,就是可以不带货的自由。董宇辉显然无法享受这种自由。

面对物质的极大丰富,董宇辉在一点点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