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加拿大使馆。”

1943年5月12日,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穿着一袭蓝世林长袍马褂,从政府大楼出来之后,阔步走上了在门口等候已久的一辆别克轿车。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加拿大驻华使馆出席加拿大新任驻华使馆欧德伦的递交国书仪式。

从重庆政府大楼到加拿大使馆一共有3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时间紧迫,技术娴熟的司机不自觉的加快了速度。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他们刚刚走到小龙坑的三岔路口,准备转弯时,忽然一辆大卡车以极快的速度行驶过来,尽管这辆罗斯福赠送的轿车具有极其优越的防弹性能,但是却根本无法抵挡大货车的撞击。

情急之下,司机急忙向右打方向盘,所幸的是,两辆车只是发生了轻微的摩擦,并没有发生严重的撞击。

可是坐在后排的林森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毫无防备的他从座位上狠狠的跌了下来,他并没有责怪司机,而是自己重新爬起来坐回了座位上,还宽慰道:“我没事,赶路要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

用最快的速度修理好汽车后,司机继续朝加拿大使馆驶去,终于赶在仪式开始的15分钟前到达了会场。

然而当众人前去迎接林森主席时,却发现此时的他正眼歪嘴斜的靠在后座上,说话都已经十分困难了。

匆忙赶来的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脑溢血症。

从这天开始,林森主席就迁回了林园官邸接受治疗,然而两个月后,林森主席还是不幸离世,留给世人的只有解不尽的谜团。

林森的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剧烈的轰动,蒋介石更是将矛头直指自己的一把手戴笠,向他质问道:“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那么林森死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件事和戴笠有什么关系呢?

林森原名林天波,1868年出生于福建闽县,林森是国民党中少有的做派清正,公私分明的人。

孙中山在任之时,林森曾是孙中山先生最忠实的追随者,他是孙中山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的参议院院长,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时候,蒋介石还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先生

但是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蒋介石作为后起之秀,逐渐成长为孙中山先生的左右手,尽管此时林森和蒋介石已经相识,但是作为一个不喜欢攀附权贵的人,林森和蒋介石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集。

1927年宁汉分流之后,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此时的林森依旧只是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海外部长等不受重视的职务,两人交集甚少。

而此时的林森因为大革命时期不同意国共合作被开除党籍,一直到这一年才正式恢复,所以这时候的林森完全是党派内的一个边缘人物。

但是1931年,林森却是被蒋介石一手推上了国民政府主席这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蒋介石囚禁了胡汉民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孙科、汪精卫等人纷纷对蒋介石发起了弹劾,他们将蒋介石骂了个狗血淋头之后,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之内辞职,同时,各方人士齐聚广州,随时准备另立中央。

蒋介石无奈之下只好宣布退位,但是在下野之前,蒋介石一直在物色合适的接替人选。

当时国民党主席的人选一共有四个:孙科、蔡元培、于右任和林森。

这其中,支持孙科的呼声最大,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是孙中山思想最好的继承者。

但是这个提议很快就被胡汉民压了下去,他认为孙科脾气太大,并不适合担任主席这个职务,在他的反对下,支持孙科的声音才逐渐消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科

而蒋介石当时一直比较倾向于于右任,于右任一直都是主张“汪蒋合作”的主要人员之一,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主持国民党中央部的工作,因此如果一定要让蒋介石挑选一个最信任的人的话,于右任无疑是最合适的。

可是汪精卫却更加倾向于蔡元培,胡汉民则是更信任林森,毕竟这两位元老也和其他人比起来,也算得上是公私分明。

最终蒋介石在仔细考虑过之后,还是决定由林森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一是因为林森符合“年高德勋”这个条件,就连蔡元培也比林森要年轻一些;二是因为国民党内派系众多,林森从来不站派,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可以让党内更加团结;三这是胡汉民支持的人,也可以显示自己的气度。

于是经过众人一致推选,林森成为了重庆国民政府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12月25日的《中央政治改革案》中,对于林森这个国民政府主席又有着这样的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责任”。

一句话便架空了林森受重罚所有的权力,让他成了一个空头元首。

但是林森一向推崇“无为而治”,对权力并没有太大的欲望,所以在位期间,林森都是尽量遵守条文中的规定,尽量减少接触阁僚的工作。

甚至于国民党中的一部分官员也在林森上任一个多月之后,才想起来还有这样一位国民政府主席的存在。

可即便林森已经如此与世无争,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微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虽然为国民党党派人士,对于我党也是持反对意见,甚至在大革命期间因为不同意国共合作被开除了党籍。

但是林森身上的性格却和其他的国民党有着明显的不同。

林森平时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喜欢穿着一身长袍马褂,戴着一顶黑色或者是灰色的帽子,留着长长的胡须,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一身毫不起眼的粗布衣裳,从来不会仗着手中的权势胡作非为。

再加上林森年纪较大,因此他总是给人一种十分慈祥的长者形象。

在为人处世方面,林森也十分有自己的原则,他不像国民党内其他人一样喜欢结党营私,做事力求公正,公私分明。

他身上没有蒋介石等人高高在上的自傲,经常会一个人拄着拐杖,走上街头和市民聊天,或者是在田间地头和正在辛苦耕种的农民们闲话家常。

市井民生的生活落在他眼中和自己没有半分的差别,行事低调的林森就算走在街头上,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毕竟谁能想到一国元首竟然会像个市民一样在街头上闲逛,还穿的如此不起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不仅亲民,在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时也一直秉持着一贯的态度。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主动给自己的亲戚或者是朋友开后门,也从来不会越过自己的职级,直接处理下面的事情,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

这和蒋介石的理念有着天壤之别。

和林森相比,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极端政治家。他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时候就有着很强的控制欲望,丝毫不掩饰想要将权力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野心。

或许正是由于他的野心太大,才导致了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的尴尬局面。

如果我们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当时成为国民政府主席的不是林森,而是另外一个比较激进的人,情况或许会变得比当时更加恶劣。

可以说是林森“无为而治”的理念稳住了当时的局势,也稳住了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林森和蒋介石毕竟不是一路人,他们两人之间总像是隔了一层厚厚的壁垒。

有人说:“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客气了,客气得有些不自然。”

这种客气正是源于蒋介石的猜疑。

林森每次出门工作之前,都会让人先给蒋介石发一封电报,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内容,回来之后也要给蒋介石发一封电报。

在林森出门工作期间,蒋介石也是一封电报连着一封的发给他,询问他工作的进度,对此林森从来都是一一回复,从不落下。

有一次,国民党中准备召开一次较为重要的会议,要求国民党内所有的高级将领参加。

然而一直到会议开场也不见林森的影子,蒋介石差人去问才得知林森是身体不适,请了病假。

可是一向多疑的蒋介石想到此前胡汉民支持林森的样子,以为林森是因为和胡汉民的关系假意称病,拒绝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会议一结束,蒋介石当即坐上专车,赶往了林森的住处,不等人通报就进了林森的房间。

对于蒋介石的举动,众人皆是又惊又怕,却没人敢上前阻止,任由他自顾自的走到了林森的病榻前。

“主席,听说你身体不适,特来探望,你现在在感觉如何?”

林森勉强支撑着身体坐了起来,满脸通红地看着蒋介石,说道:“刚刚吃过药,没什么事,还劳烦蒋委员长跑这一趟,辛苦。”

看着林森烧得晕头转向的样子,蒋介石才放下了戒心,向国府文官长魏怀嘱咐道:“还请魏文官长认真加以护理,如有需要可到我的私人官邸请私人医生。”

完成了自己的目的之后,蒋介石这才扬长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林森本着“顾全大局”的原则,尽量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两人在行事风格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1936年西安事变之时,所有人都在尽量明哲保身,此时主和派人微言轻,落于下风,蒋介石随时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

就在主战派考虑着究竟要不要发出讨伐令的时候,林森忽然站出来表示:“我看还是再等等比较好,千万不能把西安方面逼急了,万一委员长有个差池,对大局是十分不利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森是主和派,力求保下蒋介石的,这和他平时的做事风格也是颇为相似的。

他们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蒋介石对林森有猜疑也有信任,但是这些比不上他对权力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1943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到最为艰难的时期,此时林森已经当了十二年的国民政府主席。

5月12日当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穿着一袭蓝色的长袍马褂,坐上了美国总统送给自己的轿车,准备前去参加工作。

结果没成想,竟然会有人敢冲撞这辆车牌号为“渝001”的车。

林森是一个性格随和的人,尽管坐在后座的他摔得不轻,但是他并没有让人拦下那辆卡车进行质问,也没有让人请医生照看身体,甚至连司机也没有责怪一声。

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到达会场之后,他就因为脑溢血晕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森接受治疗的之后三天时间里,国民政府没有再传出来过任何消息,一直到5月16日才在报纸上发表了这样一条通知:林主席自十二日开始,政躬违和,经疗治已逐渐恢复健康,惟尚需休养,暂不接见宾客。

此后,林森究竟经历了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一直到8月1日,国民政府中突然传来噩耗,报纸上刊登了林森主席逝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剧烈轰动。

有人质疑是蒋介石在这件事中动了手脚,才会导致林森主席逝世,因为当时蒋介石一向看中权利,为了这个暗杀林森也是合情合理的。

蒋介石气极,当即叫来戴笠亲自质问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

戴笠摇摇头,否认了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蒋介石重新出任了国民政府主席,还为林森举办了规模盛大的葬礼,他原本想举行一次国丧,但是因为内战爆发而不得不放弃。

此后蒋介石多次在公开场合悼念林森,并将上海、台湾和南京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林森路”。

但是这其中究竟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就没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