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政府总部接受包括羊城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机遇香港”主题联合采访。

谈政府工作
完成23条立法和区议会选举重大工作

李家超介绍,上任两年来,特区政府完成了《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区议会选举重大工作,强调香港安全稳定和有效治理对经济增长、社会民生等方面特别重要。经济方面,香港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从李家超上任时的负增长3.7%扭转为2023年的正增长3.3%,工资中位数则由21000元港币增至23500元港币,增幅11%。“对市民来说,这是实实在在、最重要的。”李家超表示。

民生方面,李家超说,针对市民最关注的住房问题,政府设立了公屋轮候时间封顶及住房面积封底等政策,轮候公屋的时间由6年缩短至4.5年,而且首批4400个简约公屋单位在6月24日便可申请。医疗方面,特区政府推出基层医疗政策,让18区居民利用好家庭医生网络。李家超指出,香港没有很严重的贫穷问题,“但我们会精准扶贫帮助三类人士,包括劏房户、孤寡长者以及单亲家庭”。

谈国际地位
从各方面看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很巩固,而且很有优势。”针对近期西方少数媒体和人士涉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一些负面言论,李家超笃定给出回应。

李家超指出,衡量国际金融中心有多种标准,不只是交易所和股票买卖,股市只是其中之一,还要看到一座城市能否帮助国际融资,以及银行业活跃度、保险业发展程度、货币流动性等多重因素。香港在融资上放宽了相关措施,鼓励一些尚未真正盈利的科创企业到港上市,并不断加强和不同地区的上市规则对接。“全球银行前100强中有75家在香港经营业务,香港保险业密度保持全球第一,香港占了人民币离岸交易80%的份额。从各方面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很稳固的。”

关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李家超表示,香港的集装箱量居世界前十,船舶注册量世界第四,这只是航运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看航运中心创造的增值服务是什么。香港拥有完备的配套服务业,包括法律、会计、融资等,能为船舶运营商带来更高的价值;此外,香港还是全球4个航运仲裁地之一,更受航运商信赖。“所以香港航运中心是很有竞争力的,我很有信心。”李家超说。

谈大湾区
当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

香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建设给香港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李家超表示,机遇绝对多,也绝对大于挑战。主要的挑战在于,粤港澳法律法规不同,但李家超认为那属于可以在合作中克服的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人口的庞大市场。李家超认为,面对巨大的机遇,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互利共赢,互相利用对方的优势,分享最好的资源。“我经常举例,我跑得最快,他跳得最高,我们一起又跑得远又跳得高。”

从去年底开始,李家超提出香港既要当好“超级联系人”,也要做好“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李家超表示,香港从法律体系、语言等方面均与国际高度接轨,得以担当“超级联系人”角色。但香港又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话接线生”,能提供金融、商贸、航运等专业服务,提供广阔的国内国际网络,提供克服不同地方法律法规限制的经验和方法,这正是香港的独有优势。

谈传统文化
年轻人要多读中华文化的文章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推广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成立了“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并举办中华文化节,宗旨便是在香港传播中华文化,并带领香港在中华文化推广上作出贡献。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在努力建立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中华文化要渗透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因为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国家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识非常重要。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读到更多关于中华文化的文章,应该把中华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李家超表示。

李家超介绍说,香港作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西九文化区有M+博物馆,也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机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拥有400多个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许多地标性景点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博大精深。

李家超表示,全港18个区的区议会如今已步入正轨,特区政府要求各区举办“日夜都缤纷”主题活动,主要围绕恢复经济提升人气和经济活力:“从长远来看,每个地区都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文、图 记者 王漫琪 通讯员 梁源(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