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周恩来总理面色凝重地来到毛主席的书房。他的步伐略显匆忙,脸上写满了忧虑。

进入书房后,周总理郑重地向毛主席汇报了关于苏联方面最新的动向以及他们在核武问题上令人担忧的种种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说道:“主席,现在苏联那边的态势让人有些不安,他们似乎真有动核武的想法,这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啊。”

毛主席听后沉默了片刻,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随后微笑着问:“恩来啊,你读过明史没有?”

周总理一时有些诧异,但还是回答道:“主席,明史我自是有所了解的。”毛主席接着说:“那你可知朱升给朱元璋的那九个字?”周总理恍然大悟,他的脑海中闪过那九个意义深远的字,他明白了毛主席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究竟说了什么,而这件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苏联的不怀好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际舞台上的主角无疑是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它们之间的角力和竞争影响着全球的政治格局。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境地,与苏联的关系紧张到了冰点。

百万苏军在我国边境线虎视眈眈,摩擦与冲突不断发生,那频繁的小规模冲突如暗涌般涌动,而那三场战役更是如同风暴中的惊雷,让整个局势愈发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事后不完全统计,仅是有记录的大型冲突就已达数千场之多。而苏联方面,在这种紧张对峙中,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曾一度表现出对动用核武器的强硬态度,这无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美国的反应

就在此时,国际局势的另一个角落也正发生着重要的事件。一天晚上,当时的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找到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郑重地告知他们苏联计划轰炸中国。言语中尽是希望美国能保持中立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基辛格震惊不已,他深知如果苏联真的这样做,将会引发难以收拾的后果,那可能是整个世界的灾难。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耽误,连夜立刻将这份情报上报给了美国高层。

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其表达了高度的重视,在短暂的紧急会议过后,尼克松和大部分美国要员交换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置之不理,正如中国有句话所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他们意识到如果苏联采取这样的行动,不仅会严重破坏地区稳定,还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危机,进而影响到美国自身的利益。恰巧这时美国还有和中国恢复建交的打算,而他们也明白,一旦核战争爆发,他们也难以独善其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美国并不想亲自下场,更何况中美还并没有建交,这该如何是好呢?但美国这个国家,向来有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俗话说,在美国没有保密的新闻。

于是不久后,一份街头小报上刊登了这则消息,在美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下,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周总理也很快就拿到了这份报纸。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毛主席的对策

毛主席缓缓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智慧。面对苏联的威胁,我们也要有我们的应对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就学那朱升,也说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还没等周总理说话,毛主席又说:“既然苏联有放原子弹的打算,那我们也得稍微表现一下了,让他们明白我们也有同态复仇的能力。

于是,没过几天,两颗原子弹“隐秘”地爆炸了。那么,毛主席所说的这九字真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九字真言

“深挖洞”,这意味着中国积极加强国防建设。全国人民响应号召,齐心协力地挖防空洞,以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应对可能的军事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投入到了这场浩大的工程中,仿佛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抵御着未来可能的风暴。防空洞如同地下长城一般,蜿蜒在中华大地之下,这是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智慧的体现。

“广积粮”,则是在国内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实施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和工业建设项目,确保国家有充足的资源和物资储备。农民们辛勤耕耘,工厂里机器轰鸣,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坚定的立场,不卑不亢,展现出大国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称霸”,这个理念体现了中国的长远眼光和高尚品德。据邓小平的理解,毛主席当时的意思是我们不仅当时不称霸,以后也不要称霸。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这与那些热衷于霸权争夺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联的让步

其实,毛主席心里清楚,苏联虽然表现出强硬姿态,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威胁而非真的要动用原子弹。

首先,动用核武器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那将引发全球性的灾难。不仅对中国,对苏联自己以及整个世界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苏联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他们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也是苏联需要顾及的因素。世界各国都不希望看到核战争的爆发,一旦苏联真的付诸行动,必将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

再者,中苏之间有着复杂的政治和历史渊源,双方都明白全面冲突对彼此都没有好处。而且,中国人民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凝聚力,绝不会轻易被威胁所吓倒。

美国不希望苏联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打破地区平衡。他们更愿意看到中苏之间保持一定的紧张关系而不是彻底激化。

一方面,美国担忧苏联的核行动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世界局势失控,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核战争的爆发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影响到美国自身的利益。

其实毛主席明确的看出美国这是既想让中苏对立,又想自己岸上观火。

所以他让外交部向美国隐隐表达,如果中国被苏联轰炸了,那么中国便会立刻轰炸美国,大有一副鱼死网破,大家谁都别想好过的意思。

这可让尼克松犯了难,他没想到自己想坐山观虎斗的小心思这么快就被识破了,于是尼克松索性站出来,以美国的身份带头谴责苏联的行为呼吁全世界抵御核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苏联放弃了动用核武器的想法。这其中有中国坚定的应对态度和实力提升的因素,也有国际形势和各方压力的综合作用。

在这段紧张的日子里,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紧密合作,带领中国人民沉着冷静地应对挑战。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卓越智慧和非凡勇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强大的对手时,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战略定力,以灵活的策略和顽强的精神去迎接挑战,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始终坚定地前行。从曾经的弱小到如今的强大,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

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各种潜在的威胁和挑战依然存在。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