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张万年升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此前他就在广州工作,是主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这一年老司令尤太忠改任军纪委第二书记,大军区司令员的岗位空了出来,张万年奉中央军委之命,接下老首长留下的重担。尤太忠是功绩显赫的开国少将,张万年当副手时,跟尤司令学了很多东西,内心十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张万年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真正成名的,刚刚过去没有几年时间,论总体资历他不及军内的一些老同志。所以得知尤太忠要被调走,很多人以为中央会调派一名资历相当的干部,没想到会是张万年顶上来。但尤太忠跟张万年共事期间,非常欣赏对方的军事才能,加上八十年代军队推行干部年轻化,尤太忠便向军委主席小平同志力荐张万年,认为他完全可以担任大军区正职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公本身也很喜欢张万年,对越作战期间中央把张万年树立为模范军官,在全军公开表扬,首长曾当面评价这位后生:真正带兵的将领,就该是像你这样的人。小平同志不轻易表扬下属,这句话的分量是很重的。1987年尤太忠提名张万年时,邓公表示赞成,张万年升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张万年到岗的第一天,便发现了一些“怪现状”,令他非常不满意。原来尤太忠离开军区后,有些人便刻意讨好张万年,写了不少改变旧有部署的材料,要在广州军区“推新政”。谁都知道,张万年是新官上任,他们以为新司令员会急于做出自己的成绩、打上自己的标签,便准备投其所好,推翻原有的规矩,甚至是重要的战备方案。

对于这些故意营造出来的“新东西”,张万年洞若观火,看后不由得大摇其头,这不是人走茶凉么?在张万年心里,老首长尤太忠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他也非常支持尤司令在任时实施的政策,并不打算推倒重来。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体现着军区内的工作风气,干部心理十分浮躁。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建言”,以及络绎不绝进门示好的下属,张万年越来越不高兴,他让秘书通知师以上级别干部,下午要在军区会议室开一个临时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众干部准时列席,都坐得笔直,满怀期待地等着新任司令员讲话。大家原以为张万年召集开会,主要是鼓舞一下士气,同时拉近跟下属之间的距离,以便接下来开展军区工作,但事实却跟他们预想得有很大偏差。张司令员到场后,几乎省去了所有客套,很严肃地跟干部们强调军区纪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年说:今天我收到了很多“建议”,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但我却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为什么这么说?尤司令刚刚调离广州军区,有的同志给我的材料里,竟把军区实施多年的战备条例都改了。这么做是要“另起炉灶”吗?我看大可不必!

见司令员话风严肃,在座众人意外之余却也晓得轻重,现场很安静没有人吱声。尤其是那几个积极写材料的干部,把头埋得很低,不敢看张万年。张万年依旧没有任何笑容,继续说道:之前尤司令员在任时,殚精竭虑亲自考察防务,他制定的方案很符合战备要求,是科学合理的。为什么我一上任,你们就急着要改掉?除了提建议外,这里面是不是还有别的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年说到点子上了。“这种思想要不得,还是应该把心思用在军区工作上,先把尤司令员的政策落实好!”会议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张万年点到为止,将话说清楚便宣布散会了。但这次开会的效果却非常好,军区内风气焕然一新,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从那以后没有什么人敢去张万年那里故意表现、邀功了。小平同志讲得对,张万年确实是“真正带兵的将军”。由于在大军区时治军严格、作风务实,张万年后来又获得多次提升,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