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在我军无一伤亡赢下青石嘴战斗后,毛主席有感而发,写下这千古绝唱。这本该是风光无限的时刻,但就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驻扎在耿文镇附近的300名红军战士一夜之间集体牺牲,主席痛心疾首却一直找不出真凶,直到57年后这件悬案的真相才被揭晓。

万里长征路艰险,青石嘴悬案事件背景

1935年6月12日,达维镇的枪声让中央军和红四军的先头部队都异常紧张,“国民党的追击来得这么快?!”双方指战员心里不由得犯嘀咕。双方战士都进入战斗状态,蓄势待发。

是友军!眼尖的侦察兵第一时间发现了情况,并大喊了出来。双方战士愣了好一会,便开始怒吼着奔向对方,情不自禁地紧紧抱住对方,眼眶饱含泪水。

时隔240多天的生死逃亡,兄弟部队再次相逢,所有的屈辱和狼狈在此刻都化作了重逢的惊喜。随后双方主力部队也陆续到达达维镇,中央军和红四军胜利会师,也掀开了我军历史新的篇章。

在这一刻,大家像亲人一样拥抱、蹦跳……劫后余生再会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战士的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之时,老蒋派出重兵围堵封锁,为掩护兄弟部队先行,中央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湘江战役时,中央军主力部队为了保护百姓,部队从8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打出了“三年不饮长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连一向悲喜不形于色的林帅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时至今日会师之时,主力部队已不足万人,而且因为食物短缺战士们个个面黄肌瘦,衣履阑珊。红四军虽也经历了数次战斗,但每次战斗都能得到不错的补给,而且利用战斗的缴获不断壮大自身,这次会师时,部队近8万余人,而且个个手里都装备“家伙”,可谓人强马壮。看着昔日的兄弟落难,红四军领导人张国焘反而因为实力的颠倒,内心变得极度自负,从而对中央军产生了轻视感。

在明知中央军人数的情况下,张国焘在暗地里授意部下打出“欢迎三十万主力军”的口号,甚至在两河口会议上,直言不讳地询问周总理中央军目前实力如何,虽然被周总理巧妙化解,但这种优越感已经埋藏在了张国焘的心里,也正是这种优越感让俩军会师从美好的局面,差点变成毁灭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机四伏暗争权,主席立断解难题

俩军会师后,南下还是北上成为决定部队今后发展的关键。小金县本就贫瘠,十几万的部队集结在此,光每天的粮草消耗就是个头疼的问题,每多一天便多一份危机,因此尽快确定部队动向就是头等大事。

对中央红军而言,最早的计划是前往川西方向,从点到面赤化全川。但川西贫瘠,不利于部队发展,再加上当地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存在语言障碍不利于发展群众基础,再加上国民党名将薛岳对这条线穷追不舍,所以上级领导基本放弃了该计划,转而认为北上陕甘地区最适合目前我军的境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四方面军其实也有这两方面的考虑,只是张国焘一直未下决心,希望会师后再作决定。但会师后的实力对比,让张国焘的内心不再将心思放在我军的战略方向上,而是打起了会师后部队的指挥权的主意。

张国焘先是找了各种借口延缓部队北上的决议,然后动用自己的力量不断向中央要权,甚至要求改革党委。

三个月中电报满天飞,口气也一次比一次直白。陈昌浩更是直言希望启用张国焘担任军委主席,并一人负责红军的行动决策。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在军委驻地搞起了实战演习。面对张国焘的嚣张行径,为了党内团结,党中央一再沉默甚至多次作出让步,但张国焘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军权的渴望。

毛主席更是一言道破张国焘的心思

“这是向中央要权来了。”
“这样的人既不能完全放权也不能不给劝把他逼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背景下,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行动始终无法统一,这种情绪不仅严重影响党中央的决策的执行,也把恐慌的情绪带给了每一位战士,关于分裂的留言也在暗暗传播,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老蒋的部队可没坐在家里开会闲聊,多个部队闻令而动,正在对我军形成新的包围圈。出陕甘几个关键要塞都已经落入了老蒋的手中,再加上东边和南边的川军兵团,随时可以支援的国民党中央军兵团。虽然现在无法对身处山林的我军构成致命威胁,但如果我军还迟迟不行动,他们只要在我军的进军必要路线大肆筑造暗堡碉楼,要把我军反困在深山里易如反掌。

内忧外患之中,毛主席当机立断,毅然决定率右路军中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人马及军委直属部队连夜北进。而后张国焘南下的遭遇,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