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金盏乡黎各庄村的麦地里,大型收割机正在作业

本报讯(记者赵婷婷)昨天,朝阳区金盏乡、黑庄户乡迎来了麦收时节。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朝阳区夏收冬小麦面积约1500亩,已于6月11日开始陆续进行抢收,计划于6月20日前全部完成收割。

在金盏乡黎各庄村的麦地里,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大型收割机在麦田中不停穿梭,收割、脱粒……金灿灿的麦粒颗粒归仓,散发着丰收的气息。金盏乡是朝阳区面积最大的乡,也是耕地保有量最大的乡,共有耕地6700余亩。其中,基本农田4151亩。2023年,金盏乡粮食、蔬菜及油料作物产量达3500余吨。“在市区农业专家指导下,我们选用了农大3486等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冬小麦品种,并通过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强化小麦田间管理,为丰收打牢基础。”金盏乡副乡长绳增武介绍,6月15日小麦收完后,秸秆将深翻入田,6月16日将启动夏玉米播种,实现夏收夏播无缝衔接。

在黑庄户乡的麦地里,收割机也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黑庄户乡副乡长杨冬介绍,2024年黑庄户乡夏收冬小麦面积200余亩,通过实施单产提升计划,同比平均亩产增幅达8%。为了保障夏收工作顺利进行,黑庄户乡从农机、人员作业安全到后勤服务管理均提前谋划,在高温天气还配备了防暑降温用品,保障“夏收”顺利完成。麦田收割后,将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处理小麦秸秆,实现环保耕作。今年,黑庄户乡还加紧开展地力提升工作,目前已实施540余亩耕地地力提升工程,预计年内将完成1700余亩高标基本农田建设。此外,黑庄户乡将加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力度,打造沁春园农业生态公园。

据朝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本年度种植的冬小麦全部选用市级推荐的优质品种,既有北部冬麦区主要种植品种农大3486,又在复耕地块种植了市农科院推荐的杂交小麦试验品种京麦189。为实现“三夏”丰产丰收的目标,朝阳区农服中心指导种植主体进行“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在返青期、拔节期等小麦关键生长期邀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对全区小麦种植地块逐地块现场查勘,有针对性提出种植管理指导意见。为确保在最佳成熟期完成冬小麦收获任务,朝阳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农服中心组成4个技术小组,到各小麦收割地块进行机收作业和秸秆还田作业督导,严把农机作业质量,实现夏粮颗粒归仓。

自6月中旬以来,朝阳区已陆续夏播玉米3800余亩。目前,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已启动夏播夏管调度。朝阳区农服中心在组织开展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已制定印发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深入田间地块指导种植主体落实免耕播种技术,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摄影/本报记者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