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8.李伟光与1946年大陆台胞返乡潮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于1945年11月10日公布《对台湾人处理办法》,其第四、第五条规定:“凡良善者愿在内地居住,或愿回台,听其自由,但大部分以送台长官署安置为原则”,“返台时应集团输送,由长官署派人前来参加登记及输送工作”。1946年1月,居住大陆的台湾同胞开始出现返乡潮。各地国民党当局(包括“台长官署”即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效能低下,各地台湾同乡会起而担当“登记及输运工作”。当年,居住东北、华北的台胞返乡必由之路是:从上海乘船返台。于是,上海的台湾旅沪同乡会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1946年3月20日,台湾旅沪同乡会理事长李伟光致函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储运厅,请求“赐予拨发机轮,俾本会得继续办理集团遣送台胞回籍”,其文略谓:“台湾重归祖国以来,昔日被敌寇强征夫役及不堪遭受压迫离台之台胞流浪于京、沪、杭各地,为数甚众,处境困难,且沪、台间交通仍未恢复,致若辈无从回籍谋生。本会为此特商请国营招商局予以协助,业经该局指派海黄、海宇两轮部分舱位作为集团遣送台胞之用,计前后两批回籍台胞人数计1200余名,惟查目下留沪待船回乡之台胞尚有3000余名,生活极感困难,迫不得已,恳请钧署俯念下情,赐予设法指派机轮,俾本会得继续办理集团遣送台胞回籍,免致若辈流落异乡之苦,实为公便。”据当年报道,返乡台胞留沪待船期间,多“寓于靶子路台湾旅沪同乡会”,“管吃管住还管零花钱,还能逛趟上海”。从1946年1月起,李伟光及其台湾旅沪同乡会为数十批、数千名返乡台胞提供食宿、联系船只,殊不易也,据我所见资料,1946年9月、10月尚有台胞“赴沪转台”的记录:1946年8月31日,有台胞张芳燮等56人从天津乘北铭轮赴沪转台;1946年9月1日,有台胞朱林荣等29人从天津乘海厦轮赴沪转台;1946年9月2日,有台胞吴石山等250人从天津乘来兴轮赴沪转台,1946年9月7月,有台胞191人从天津乘万善轮赴沪转台;1946年10月22日,有长春台胞59人从山海关乘23次列车赴天津,然后赴沪转台。

李伟光(1897—1954年),原名李应章,台湾彰化人。台湾著名医生和革命家,中共党员。1935年到上海后改名李伟光,开设伟光医院、组织台湾旅沪同乡会,为革命事业、为两岸同胞鞠躬尽瘁。李伟光在1946年台胞返乡潮中急公好义、无私奉献,是他作为台湾共产党人在上海的事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