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结束,不少人都在聊这个话题,好多人也想让我聊聊高考在现在这个社会对人生的作用。

其实我对高考的认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十几年前我刚毕业那会,对学历文凭看的很重,很容易以学历取人,但这些年见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导致我对学历的看法更加立体。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我们个人取得的成绩是:时代的红利 X 个人的努力。请注意,这里是相乘,而不是相加,这点非常重要。

比如,几乎同样的个人努力,20年前的985,跟今天的985,录取难度差别不大,但是时代的红利已然不可同日而语,那个人取得的成就可能就天壤之别。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说鸡娃的收益越来越低?不是孩子考上好学校更难了,而是好学校毕业后过上好日子难了。

一句话,时代变了,导致鸡娃的最终收益大幅降低了。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是2008年北邮硕士毕业,那时候虽然正好赶上全球经济危机,但是国内的机会遍地都是。我学的虽然是通信专业,但是好多同学当年转行做了互联网,那个年代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BAT都没上市,进去就有原始股,我的同学里面有做到百度副总裁的,有做到阿里P10的等等,去运营商的现在好多也都是中层领导衣食无忧了。而我那个年代刚毕业的时候,回龙观新房1w多,朝阳新房2w多,西城新房3w多,所以你有无限可能,广阔的大好人生等着你,想想就令人兴奋?

但你再看看现在北邮毕业的学生,虽然北邮依然是全国就业排名靠前的高校,但是我前阵子回学校,在学校当教授的老同学居然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上自习的比我们那时候少了,没有我们那时候那么努力了,提前佛系了。在互联网持续几年降本增效下来,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但是饭碗越来越不稳定,好多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更想找个收入低但稳定的国企混日子了。

孩子们已经看透了现实,反而是很多家长的脑子还没转过弯来,还在用过去的思维思考着现在的形势。

现在的形势已经快进到需要学生和家长一起努力了,因为好岗位肉眼可见的少了,比如很多垄断央企的好岗位,既要候选者学历和素质过硬,又需要家长有资源可以背后托举一把,这种事情在金融类的国央企总部尤为常见,比如四大行总行啥的,能进去的都是双料选手。

所以,你光鸡娃不够的,你还得让自己资源广泛。如果只是让孩子有个不错的学历,等毕业后赤手空拳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打拼,那真的太难了。

我前几天看到交行北京分行的二面名单,大家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交行的待遇在银行圈里是出了名的垫底水平,能最终被录取一个月也就1w多块钱,而且因为是北京分行,所以发展前景也着实一般,就这样还一大堆顶级名校去抢。因为这个工作,在眼下就算不错的工作了。今年IPO被大规模叫停,投行、券商都在不断裁员、降薪,能找到一份银行的工作已经不错了。

一句话,你的孩子虽然学习不错,但毕业后工资有1w多就算很不错了。

另外,虽然北京高考的211录取率达到了22%,全国最高,但学历贬值的现象在北京也是最严重的,套用胡锡进的话:大家都是211,那就等于大家都不是211。就说一点,北京高考考生家长里面的211比例绝对不止22%,好点的小学一个班十几个清北的家长是普遍现象,从这个角度讲,整体学历是滑坡的。

现在每年毕业1000多万应届生,就我个人的观察,其实仅有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少数理工科专业好找工作,而其他的几乎所有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就业困难户。比如几乎所有文科专业都不好找工作,现在重点985的金融专业都快扑街你知道吗?而理工科里面几乎所有的土木、建筑、四大天坑专业啥的也都很难就业。

我粗略的给大家算一笔账,目前100来个211、985大学里面,满打满算平均每个高校每年有1000个热门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那么总共也就10w+,相比1000多万的总人数占比也就1%而已,剩下那99%的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这就是残酷现实,所以才有这么多人考公务员。而如果没进入体制内,即便刚才提到那1%的人,大多也面临中年的失业压力,很残酷。

最后说一点正能量的东西。

好学历对找对象还是很有用的,你脑子聪明说明你生育价值高,这点还是被广泛认可的。我当年找豆嫂就是“垂涎”于豆嫂北大医学部的学历,豆嫂当年高考全市第三名,在我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了。所以上个好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找个好对象,这才是让自己的学历使用效力最大化。

总结一下,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好学历顶多给你一个过得去的下限,上限需要父母的资源或者自己极其优秀或者遇到极好的机会,这个社会已经没有行业可以批量造富了。

好的学历,依然可以让你从底层爬到中产,虽然大概率是一个艰难的中产,但还是改变了命运,但如果你本身就出生于中产之家,那好的学历能让你延续父辈的光辉,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来自:北京大土豆、BJ大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