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日。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多位同仁有参加浙东运河申遗工作亲历。回忆过往,展望未来,本公众号编辑部特组织推出一批纪念文章,以期共同努力,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的大运河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绍兴运河礼赞

冯建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建荣在2013年绍兴运河会议发言

运河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是给人类带来“好运之河”。

中华民族是最早使运河名实相符的民族。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先人便已首创“运河”一词①,使该词的出现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中国大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积淀深厚的线性文化遗产,是仍在使用的活态水利遗产,是给中华儿女带来“极大好运之河”。其中的绍兴段,位于作为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浙东运河中间②,她既是浙东运河的首创,又是连接东西浙东运河的核心段,更是绍兴人民古往今来的“母亲河”。

运河支撑了绍兴的历史。一部运河演变史,半部绍兴发展史。

她奠定了绍兴的历史基础。2500年前,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沟通了作为首都的“勾践小城”、“山阴大城”与作为治炼、军工基地的“练塘”和作为粮食生产基地的“富中大塘”之间的水上联系③,从而既使自己成就了春秋霸王的伟业,又使越地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④。

她成就了绍兴的风调雨顺。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筑成鉴湖,沟通了郡城与曹娥江之间的水上联系,使“山阴故水道”成为了其中的主航道⑤,会稽由此而一改春秋时管子眼中“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的落后局面⑥,呈现出了“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迷人美景⑦,开始出现了“尚文”、“贵士”的民俗民风⑧。

她实现了绍兴的通江达海。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沟通了郡城与钱塘江之间的水上联系⑨,从而极大地便利了会稽的对外交流,为后来的晋室南渡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人南迁与多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⑩,也为东晋时期“今之会稽,昔之关中”⑪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名天下的浙东海上丝绸之路,也是经由这条古水道而延伸四方,走向世界的。

她承接了国家的生命通道。南宋时,浙东运河进入了鼎盛时期,大量的军需物品、皇室用品、使节往来、海外贸易,均赖于此,成为了维系南宋政权运行的生命线,而绍兴段则更是成为了其中的“咽喉”⑫。

她巩固了绍兴的历史地位。元明清时,由于鉴湖的衰落,使得绍兴段运河的航运、灌溉、防洪、排涝作用,得到了综合性的发挥。而她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使绍兴在我国诸多城市中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使绍兴成为了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运河兴旺了绍兴的经济。

她促进了绍兴“鱼米之乡”的形成。得益于运河与众多河湖形成的纵横交叉的水网、畅通便捷的航运与排灌自如的塘闸,绍兴自东汉中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人物殷阜”⑬、温饱有余的“鱼米之乡”。

她促进了绍兴“纺织之乡”的形成。运河与其它河湖融合的稠密水网与丰富水源,恰似大自然的神示,给了绍兴人以纺织这种形象的启迪与丰富的想象,使绍兴成为了“丝绸文化的发源地”⑭ 和“纺织之乡”。早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就“常敕会稽郡献越布”⑮。唐朝末年,朝廷一度每十天就要征收“越绫万五千匹”⑯。清时,运河边上的华舍已是“日出万丈绸”。而今,绍兴化纤面料的年产量与出口额,分别占了全国的近10%,柯桥中国轻纺城更是成了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

她促进了绍兴“黄酒故乡”的形成。得益于富含矿物质的运河与鉴湖水以及与之相关的良好生态环境,绍兴酿出了被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誉为“天下一绝”⑰的绍兴黄酒。世界上白酒、红酒、啤酒产地甚多,唯独黄酒酿制于中国,而绍兴又是黄酒的原产地⑱,黄酒因此而被冠名为绍兴黄酒、誉之为中国国酿。

她促进了绍兴手工业基地的形成。有赖于运河及周边优越的山水资源与运输条件,绍兴成为了“中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⑭与可能的冶铁业的发源地⑭。会稽铜镜独领风骚⑲。会稽砖甓神州难俦⑳。因为制盐业的发达,西汉武帝时会稽成为了全国28个专设盐官的地区之一⑭。而发达的造船业和卓越的航海术,更是使绍兴先人在2500年前便已漂洋过海,成了“我国最早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民族”⑭。今天,作为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绍兴人身上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代代相传的“开放”基因。

得益于运河成就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基础,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今天的绍兴人更是好运接连,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去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2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人均住房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人均住房65平方米,城乡每个居民家庭平均拥有一台机动车、洗衣机、电冰箱、计算机,两台空调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特别是全长101.4公里、涉及21个镇街的运河流域,更是以占10%的市域面积,生产了占全市20%的地区生产总值,滋养了占全市30%的人口,使这里成为了全市经济最繁荣兴旺、生活最幸福安康的地区。

运河辉煌了绍兴的人文。

她养育了一方人。以运河水为代表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使绍兴成为了“士比鲫鱼多”㉑的名士之乡㉒。以绍兴历史上的山阴、会稽两县为例,“二十五史”为其中的227人列传,数量之多,实属罕见㉓。科举时代,绍兴走出了2238位进士,其中状元27位。有清一代的近三百年间,“绍兴师爷”更是遍布中央朝廷到地方衙门,以至形成了“无绍不成衙”⑩的美谈。时至当代,绍兴更是养育了65位两院院士。

她吸引了四方人。因运河而生的秀丽风光、便捷交通与兴盛经济,使得历朝历代四方士人纷至沓来、趋之若鹜。东晋南朝时期,四方高僧云集会稽、相会林下,弘宗立说、融儒合道,成为了当时佛教领域里的领袖群体与思想天空中的璀璨明星,使会稽成为了我国南方与当时的首都建康齐名的佛教中心⑩。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邀请41位贤士修禊兰亭,曲水流觞,更是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既使他自己成为了“书法圣人”,也使兰亭成为了“书法圣地”,更使绍兴成为了“书法故乡”㉔。《唐才子传》收录了278位才子,其中有174位来过绍兴,占了63%㉕。《全唐诗》的2200多位作者中,有400位左右从运河来到越州㉕,南至台州,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唐诗之路”㉕。承谢灵运的足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数次漫游越州㉖,并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使绍兴成为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重要发源地。而其中的部分诗人,更是诗不离口,佛不离心,开创了禅诗这种诗歌创作的新意境㉗。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越州,同样会聚了大批的大德高僧,他们为中国佛教主要宗派的形成、发展与传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也使越州与杭州一起,成为了五代十国时中国佛教的中心㉔。

她造就了独特的绍兴民风。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绍兴运河,造就了低调含蓄、不事张扬的绍兴民风;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绍兴运河,造就了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绍兴民风;静静流淌、默默无闻的绍兴运河,造就了修身齐家、严于律己的绍兴民风;开创源流,把握关键的绍兴运河,造就了永争第一、不言第一的绍兴民风。

而今,已经走过了2500余年漫长的岁月绍兴运河,成为了绍兴人视若至宝的文物。其实,绍兴运河虽然在绍兴,但她也是属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这是因为,文物是人类文脉的脉搏,标志着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文化的化身,安抚着人类心灵的归宿;是人类文明的明灯,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文物让我们明白了三件事:那就是我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向何处去。成语“来龙去脉”形象地告诉我们,知“来龙”,方能明“去脉”,这正是文物、文化遗产对于民族进步、人类进步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这次“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成功地在绍兴举行,给了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机会。我们将认真消化吸纳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全力重建绍兴水城,进一步把绍兴运河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搞上去,为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我们绍兴应有的贡献。

岁密月稠,流长底蕴厚。一叶扁舟成诗路,功德播惠神州。而今瞩目全球,万众跃跃欲游。但待殷勤呵护,更得景美人悠。”我愿将自己填的这首《清平乐•绍兴运河》㉘送给大家,作今天讲话的结束语。

(本文刊登于邱志荣, 李云鹏主编,运河论丛·序三: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注释

①《新唐书•五行志》。

②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大运河》第412-43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③《越绝书•记地传》。

④《绍兴六百师爷》拙序,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

⑤ 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宋•曾巩《鉴湖图序》,《会稽掇英总集》卷二十。

⑥ 《管子•水地》。

⑦ 《水经注•渐江水》:“故王逸少有云:‘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嘉泰《会稽志》:卷十“王逸少有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

⑧ 《绍兴市志》第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⑨ 宋•嘉泰《会稽志》卷十。明•万历《绍兴府志•山川志》。

⑩《绍兴六百师爷》拙序,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版。

⑪ 《晋书》卷七十七。

⑫ 宋•燕肃《海潮论》。

⑬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九。

⑭ 孟文镛《越国史稿》第695页、第699页、第707页、第431页、第7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⑮ 《后汉书•陆续传》。

⑯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

⑰ 1995年5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考察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绍兴黄酒的历史、文化、工艺、营养价值及获奖情况。考察结束时,江泽民同志嘱咐公司领导:中国黄酒,天下一绝,这种酿造技术是前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好好保护,防止被窃取仿制。(摘自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酒业综合性期刊——《中国酒》杂志2009年第4期第76页《中外名人喜爱绍兴酒》文)。今浙江省绍兴市区中国黄酒博物馆前立一巨石,上刻“中国黄酒天下一绝”八字。

⑱ 2000年1月3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宣布。绍兴黄酒由此而成为中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建立和实施工作启动以来,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⑲ 拙文《铜镜三章》,载2013年3月出刊《中国铜镜》总第6期。

⑳ 《会稽砖甓》拙序,西冷印社出版社2013年版。

㉑ 明•袁宏道《初至绍兴》。

㉒ 毛泽东纪念鲁迅80周年寿辰《七绝二首》,载1996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㉓ 《二十五史中的绍兴人》拙序,中华书局2003年版。

㉔ 拙文《绍兴佛教简史》。

㉕ 《绍兴水利文化丛书》拙序,中华书局2011年版。

㉖ 参见邹志方著《浙东唐诗之路》,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竺岳兵主编《唐诗之路综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㉗ 李白曾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天宝六年(747)和肃宗至德元年(756)三度到越中。杜甫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至二十三年(731-735)漫游越中。白居易曾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至越中,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官杭州刺史时数至越中。

㉘ 拙词作于2013年6月5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戴秀丽 高方鸣悦

审核:壹之

总期:7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