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读先秦历史的时候,可能都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战国七雄当中的南方大国楚国,很少出名将呢?

相比之下,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六国,好像都有几位让后世耳熟能详的将领。秦国有司马错、白起、王翦,齐国有田忌、孙膑、田单,燕国有乐毅,赵国有廉颇和李牧,魏国有吴起和庞涓。

就连最弱小的韩国,都出了一个申不害。虽然申不害的身份,更侧重于改革家和思想家,但这位大佬打仗的能力其实也挺强的。如果不是因为韩国的国力太弱,让他发挥不出全部的实力,说不定他也能跻身名将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倒是楚国,提到楚国名将,大家会想到谁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项羽的爷爷,项燕。但同时,项燕的名将身份,其实也是存疑了。第一,他被王翦打败了。第二,他之所以能击败李信,是因为当时秦国内部发生了一些叛乱,让李信的后路被切断了,所以李信才会战败。

除此之外,我们在正史上,也找不到除了这两场战争之外,项燕还指挥过什么战争。就好像是项燕之前并不是太过重要,只是当时楚国快要灭亡了,他临时被大家推举出来了而已。

这样的项燕,我们暂且可以算他作半个名将。而除了项燕之外,楚国好像就很少再出名将了。哪怕加上春秋时代的楚国,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之所以说是必然,是因为楚国的制度,确实不太适合出名将。在国力方面,楚国或许真的毫不逊色于其他强国。但是在制度方面,楚国至少有三个制度,极大地束缚了楚国名将的出现。

第一个制度,叫做国君亲征。

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楚国的国君,特别喜欢亲自上战场。楚国的这个特点,确实是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其他国家都是国君坐镇中央,然后派一个大将,在前线替自己领兵。

而楚国这边,就是国君自己带着军队往前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其实也和楚国的历史文化有关。战国七雄当中,其他几大强国,基本上都是周王室的亲戚或者大臣,经过周王室的册封之后,建立的国家。唯有楚国不一样,楚国原来就是一个南方的小部落,后来靠着不断兼并周围的部落和国家,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国。

所以,楚国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周王室册封出来的。而且,楚国地处南方,楚国的文化,和当时的中原各国,其实也不太一样。尤其是在西周和春秋时代,当时的楚国,经常被其他中原国家视作蛮夷。

因为起家的时候比较弱,所以早期的楚国,打仗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部落族长带头往前冲。后来楚国虽然建立了国家,但是依然保持了这个传统。直到战国时期,楚国逐渐接受中原文化,这才逐渐改掉了国君亲征的习惯。

因为国君亲征,所以前线的战事,都是楚国国君说了算。那些将领最多也就只能带头冲锋,自然也就没机会展现他们的谋略,更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名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制度,叫做贵族责任制。

楚国是一个历史很长的国家。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就已经是一个巨无霸了。整个春秋中期,基本上大部分历史都是围绕着晋楚争霸来进行的。当时诸侯国虽然很多,但真正的巨无霸其实就只有晋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哪怕是秦国和齐国,都要稍弱一些。

这种漫长的历史,导致楚国内部的大家族,特别强大,而且根深蒂固。

这事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还处于分封制的时代。大臣立下功劳,或者国君的子嗣长大了,都需要给一块封地。时间长了之后,国家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自然就越来越少,反倒是那些大臣的家族,能够实控的土地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就是因为分出去的土地太多,最后形成了几个超强的家族,最后他们联手把晋国瓜分了。而当时除了晋国之外,其他很多国家,其实也都存在这种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国家,其实都无法解决。

因为无法解决,所以大部分国家后来越来越弱,最后被其他强国吞并了。而几大强国当中,齐国和晋国,其实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后,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齐国被内部的田氏家族篡位。

勉强能够避免这个问题的大国,其实只有三个,就是燕国、秦国和楚国。燕国能避免这个问题,是因为燕国保留了周王室的‘宗室议政’制度,没有士大夫家族掌权的土壤。秦国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殉葬的传统。老国君死后,优秀的大臣得跟着殉葬,所以很难形成强大的士大夫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楚国,楚国本来是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的。但是在楚国历史上,发生过两场对楚国贵族的浩劫。一是在春秋后期,伍子胥对楚国复仇,带着兵圣苏武和吴国大军,差点把楚国给灭了。后来楚国虽然在秦国和越国的帮助下复国,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而国内原本强大的贵族家族,也遭到了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后来战国初期的吴起的变法。吴起变法从权力上削弱了楚国贵族,而且后来,支持吴起变法的老国君去世后,楚国贵族袭杀吴起,吴起趁机躲到了老国君的尸身后面,最后被这些贵族乱箭射死。而接下来,新上位的国君,则是借着这件事,大肆清理国内的贵族,据说当时一口气杀了七十多家!

这两件事的发生,避免了楚国重蹈三家分晋的覆辙。但同时,楚国内部,却依然还有贵族家族生存的土壤。

这就导致到了战国中后期,楚国的王室和贵族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贵族家族不太可能会想着篡权,但同时,楚国内部的屈、景、昭三大家族,也拿到了不少实权。

这些实权当中,就包括战场指挥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国中后期,大部分军中职位,都是这三家的囊中之物。就连楚国的统帅,也经常是这三家的人。而且这三家非常排外,就算楚国内部,出现了一些有能力的将领,他们也会联手排斥。就算楚王有心重用,他们也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