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宋连峰摄

北京市压缩了一批楼堂馆所和部分不急需的工业建设项目,把住宅建设放在优先安排的地位。1980年竣工的新住宅近七万套,是解放以来兴建住宅最多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姜可运摄

沈阳市首批230多户购房群众搬进新居。沈阳房地产局从1980年6月开始,在市内12个居民点先后兴建商品住宅楼68栋,住房分单间、套间和三室三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吴祖政摄

四川彭县农村房屋建筑部门积极为农民提供占地少,经济实用的建房设计方案,并把各种设计方案制成模型,拿到社队展出,让农民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 戴纪明摄

江苏武进县青龙公社采取设点规划,私建公助,房屋归已的办法,建造农民新村。已建造两层楼房21幢,有209户社员迁入新居,人均住房22.8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汝清摄

四川内江市采取国家、地方投资和企事业单位集资等办法,加快城市居民住宅建设。从1979年2月到今(1981年),全市共建成居民住宅6万多平方米,一千多户居民迁入了新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 敏钟杰摄

甘肃兰州市采取国家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等措施,从1979年至1981年,新建224万多平方米住宅,使4.4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 李开远摄

厦门建设发展公司与香港宝顿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厦门湖滨华侨新村第一期工程已竣工,除对外出售外,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可在香港宝顿投资有限公司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呈选摄

1982年10月15日-19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全市规模换房大会,以解决群众住房问题。除设六个换房区外,还增设了自由换房区,希望换房的群众可将自己的条件张榜公布,当面洽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杨宝坤摄

天津市在改造老城市、建设新住宅中,采取“献地集资”办法,取得了当年征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进住的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杨宝坤摄

天津市蓟县官庄乡政府鼓励农民盖楼房,以节约耕地,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凡盖楼房的农民,乡政府免费供砖3万块,村里还补贴1000元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家珉摄

广东顺德县龙江镇1985年新建5幢商品楼房,已有45户居民搬进了新居。龙江镇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集资发展商品房,为解决当地居民住房困难找到了一条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陈广俊摄

吉林四平市25名副局长以上和县团单位领导干部,缺房不向国家伸手,带头购买商品住宅。这是四平市人大副主任谢煜(左二),和群众一起在市房产局办理住宅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 熊汝清摄

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为加快城市居民住宅建设,逐步缓和城镇居民住房紧张状况,试行补贴出售新建住宅(即每平方米售价150元,其中住户单位补贴100元,住户本人自付50元),1984年首批出售新建住宅一万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 刘玉生摄

广东汕头市改革城市住房分配制度、采用补贴出售的试行办法。政府和职工单位各补贴住宅售价30%,个人支付40%,产权归个人所有。1984年,已建成补贴出售住宅62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义根摄

上海黄浦区房地产管理局会同南市、静安、长宁等区的房地产管理局,从1985年8月25日起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大型换房会,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教师调换住房。两天结成看房“对子”1505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 郑书福摄

由北京市农工商总公司与日本朝阳贸易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的第一幢预制组合式住宅—“北京·朝阳公寓”,1985年6月23日正式交付使用。因现场施工任务少,建设速度很快,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为加快住宅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