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否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她叫张琪慧,是一位轮椅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幼年的一次车祸不幸高位截瘫,从此只能依靠板凳行走。

但她从未屈服于命运,凭借着自己演奏笛子的天赋和不懈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中央民族大学。

学业上力争上游,生活中更是多姿多彩。

她酷爱极限运动,曾尝试动力滑翔伞、桨板、拳击…

面对镜头,张琪慧笑得灿烂:

“很多人都认为残障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应该被照顾。而我要做的,就是打破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刻板印象。

残障人士,也渴望一种平等的生活。”

1994年12月,张琪慧出生在湖北荆门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3岁那年,她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高位截肢。

从此,她的生活只能和轮椅绑在一起。

但她从未因此自卑过。

这是因为父母给了她浓厚的爱和无微不至地照顾。

又因学习名列前茅,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9岁那年,她偶然听见邻居吹奏葫芦丝,觉得很好听,于是让父母买来葫芦丝自学。

没学几天,父母惊喜地发现她在吹奏葫芦丝上颇有天赋,开始报班学习。

2005年,湖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在荆门举行。

在当地残联的推荐下,11岁的张琪慧以一首《侗乡之夜》拿到了省比赛的三等奖。

她不但成功晋级全国比赛的名额,还得到了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红阳的注意。

此后,张琪慧开始师从张红阳学习吹笛子

为了方便学习,张琪慧举家从荆门搬到武汉。

当时,张红阳家住2楼,他要求张琪慧自己用板凳支撑上2楼。

这并不是张红阳有意刁难。

“学笛子很苦,一般人都很难坚持下来,何况是一个残疾人?

要弥补身体上的不足,只能比一般人更吃苦,这是对她意志的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困难,张琪慧也展现出了超强的意志力。

她不怕苦,也不怕累,每天一手一个小方凳,缓慢却稳当地向前“行走”。

从塑料凳到木凳,坏了多少板凳,摔了多少次跤,张琪慧自己也说不清。

凭着刻苦练习,她又一次登上了舞台。

200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残疾人专场演出上,13岁的张琪慧演奏了老师专门为她编排的《竹吟》。

高超演奏,让台下观众如痴如醉。

她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类竹笛一等奖、葫芦丝三等奖,首届“洪山之星”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的张琪慧被各种鲜花、掌声和奖项包围,但她却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上大学是我的梦想,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2012年,张琪慧报名参加艺考,却遭到了百般歧视。

报考的5家高校,有4家拒绝,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说她没有双腿,上不了形体课,修不满学分无法毕业;

还有的怀疑她无法生活自理。

这些话,让张琪慧感到很委屈。

她虽然是残疾人,但自理能力一直都很强。

家里给她配了电动轮椅,平时出门买菜、做饭都没问题。

张琪慧不愿放弃。

“难道残疾人士就要低人一等吗?

当时我就觉得很不服气,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服输。”

最终,在湖北省残联的争取下,张琪慧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器乐专业录取。

报到那天,张琪慧骑着一辆红色残疾人电动车。

面对师生或好奇或惊讶的眼神,她都回以微笑。

此后,长相甜美、阳光开朗的张琪慧被同学们称为“板凳女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毕业后,不满于现状的张琪慧决定考研。

考研备考期间,张琪慧文化课都是自学的。

一边自学,一边兼顾练笛子和家教工作,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琪慧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中央民族大学。

她还是湖北省第一个艺术类全日制残疾人研究生。

读研期间,是张琪慧第一次离开家人,完全独立生活。

“从小到大都被家人照顾,其实我非常渴望能够独立地应对生活。

我非常渴望有个空间,让自己充分地做自己。”

此时的张琪慧,内心又有了新的想法。

学业有成后,她开始追求自由。

从记事起就开始坐轮椅,这让张琪慧总会有种自己的人生被安排的感觉。

所以,她比常人更渴望自由。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东北体验了动力滑翔伞。

起飞那一刻,天旋地转。

随之而来的,是自由,是新生。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可以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她开始尝试各种极限运动。

从陆地冲浪板到桨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从羽毛球到拳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探索新奇事物的时候,她没有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反而觉得新奇。

有一次,她去坐地铁,轮椅被门卡主了。

有好心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种询问:

你怎么是一个人?没人陪你吗?

对于这些问题,张琪慧感到无奈。

她明白说话的人并没有多少恶意,很多人都认为残障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应该被照顾。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特别想纠正对方:

“坐在轮椅上并不一定意味着不灵活、无法运动,我们也能够跟健全人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琪慧一直都是一个要强的人。

她也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事事都做到了最好。

她的心里,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大家在大街上看到残障者完全能够独立出行,也许就不会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们。

面对“缺陷”人群,一视同仁比怜悯更能体现善良。

这两年,张琪慧开始在社交媒体发视频。

最初只是想记录和分享自己真实的生活,但到了后来,她更想做的是打破大家对残障群体的刻板印象。

她明白,对于一个遭受的苦难比自己更多的人,很多人会产生同情或者怜悯。

但当她开始用积极的状态把自己的生活展现出来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

大家会觉得受到了鼓舞。

苦难当然是不能够对比的,坐在轮椅上有很多痛苦和孤独。

但如果有人会因为她展现出来的阳光而感到治愈,那也是一种不错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小插曲。

某天张琪慧收到一个私信:

一个女孩在上学的过程中,后天逐渐需要去坐轮椅了。

当时的她,已经读到高中阶段。

女孩话里话外,都充满了迷茫和不安:

“琪慧姐,像我这样的人,还有继续学业的必要吗?”

张琪慧的回答是当然有。

对于残障群体来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上学,才能够接触到同龄人,才能够有更多同等的机会进入工作,获得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诸多非议和异样的眼神,甚至连路都比普通人要难走的多。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人活着,就是要解决困难的嘛。

这就是张琪慧的故事。

虽然坐着轮椅,但她有颗高贵的灵魂。

她明白一个道理:

只有自己挣来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自我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

她更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在贫瘠的土壤中开出了坚韧的花。

“苦海翻腾笛作浪,此身难全心终全。”

点亮“赞”+“在看”,愿她的人生能够永远绽放,恣意灿烂。

* 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