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黄埔军校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的黄埔军校同学会都在举办各项庆祝活动,共同缅怀先辈,传承黄埔精神。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覃珊为我们介绍了她心目中的黄埔精神,以及两岸如何共同将其继续传承下去。

环球时报:请您介绍一下您和家人跟黄埔军校的渊源。

覃珊:我的父亲覃异之是黄埔二期的毕业生,毕业后在黄埔三期、五期、六期担任过教官。他后来成为了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创会会长,也曾担任总会副会长。我是在去年8月份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七届换届时当选为会长,是在北京市首个黄埔二代会长,所以也是一个传承吧。

环球时报:黄埔军校在16日迎来百年纪念,今年有哪些特别的活动?

覃珊:今年各个地方都有举办庆祝黄埔百年的活动,各有特色。因为我父亲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所以我去参加了山东黄埔同学会在台儿庄办的纪念活动。北京主要是配合总会活动,有书画展,还有一个以昆曲的形式讲述两岸故事的活动,跟台湾的黄埔同学会也有一些书画展等互动。

环球时报:目前大陆与台湾的同学会双方往来沟通是否顺畅?岛内举办了哪些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是否受到民进党当局的一些限制或阻挠?

覃珊:目前我们沟通还挺顺畅,即便在疫情影响下我们还能够在线下面对面交流。但现在岛内出台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来大陆交流的政策,阻碍他们来参加活动。不过那边的黄埔同学会还是于6月2日在台北市搞了一次纪念黄埔百年的活动,有阅兵、演讲,季麟连将军还在台上谴责“台独”,发出驱逐“台独”的号召。

台湾如果想强调“黄埔百年”,那肯定跟大陆这边的联系是根深蒂固的。但民进党就是回避这些,刻意分化瓦解黄埔精神,割裂黄埔百年历史。尤其是民进党让那个“台独”背景很深的顾立雄担任“国防部长”,他没有丝毫军队背景,对黄埔和中华文化及民族没有感情,岛内普遍感到非常愤怒。

环球时报:目前岛内在文化、教育方面“去中国化”趋势严峻,您认为最大的症结是什么,黄埔军校能够在还原历史方面做些什么?

覃珊:黄埔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爱国、统一”是孙中山先生传承下来的黄埔精神。台湾方面再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任由民进党倒行逆施,黄埔精神百年的传承就会毁于一旦。岛内的团体其实也在努力,利用音乐会之类的各种活动宣传黄埔精神。据我所知,他们从去年开始就举办了一系列的音乐会纪念黄埔百年,一共有24场。

6月16日岛内也有纪念活动,但是因为赖清德要去凤山参加民进党所谓的“百年活动”,所以一些黄埔退将就不会去,他们会在另外的场合举办自己的纪念活动。他们说,如果赖清德这个宣扬“台独”的人在台上,他们在阅兵时手举不起来,行不了礼。

环球时报:您心目中的黄埔精神是什么?这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两岸关系的变化,您认为黄埔精神是否依旧重要,该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能被这样的精神触动,将其传承下去?

覃珊:黄埔精神就是促进祖国统一,振兴中华,这是我们的宗旨。当时黄埔军校成立就是为了统一中国,所以爱国是精髓。黄埔百年的历史跟中国近代史,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这个过程,是契合在一起的。鸦片战争之前,在全球来说中国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结果我们五千年文化就是因为固步自封、认不清国际形势,在帝国主义的入侵下一下子就垮了。现在我们又到了一个处于崛起和强盛的时代,要不断地从历史中学习,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重演。因此,年轻人还是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的课纲、教学都应该加强这部分的内容。

黄埔同学会在这些方面会对成员进行培训。我们会定期举办跟两岸青年重走抗战路的活动。北京有很多抗战遗址,比如卢沟桥、古北口等当年抗战时期的战场。我们和台湾青年一起重走抗日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听专家和当地人讲述抗战故事,他们都说触动很大。有的时候历史讲一百遍不如亲自走一走。作为黄埔后代,我去年就去过台儿庄战场旧址,还有长沙大战的战场旧址,亲自走这一段路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除了北京,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实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

我们还会组织解新农村建设的活动,就是参观当年抗战的地方现在变成什么样子,让两岸青年一起去实地考察、亲身去体会,非常有教育意义。这类活动每年都有,包括疫情期间,2021年还搞了一次。我们往年还有“黄埔精神进社区”的活动,邀请台湾眷村的一些团体来到北京,带他们走进社区,通过一些交流访谈和共同庆祝传统节日,传承黄埔的故事和精神。(李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