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人员和专家现场查看研究。

“咚、咚、咚……”6月13日上午,一阵厚重的声音在古交市河口镇寨上社区上空发出。历时30年之久,寨上古钟完成了“复活”。

古钟铸成于康熙年间,原挂于村内的龙王庙。30年前,因人偷盗致其损坏。寨上社区书记带领社区“两委”成员与古交市文物所工作人员多次去现场查看研究,希望可以让古钟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

然而修复路上困难重重,后经多方联系,由古交市文物所推荐修复专家着手修复古钟。一块块碎片经过打磨、焊接、组合,最终古钟于今年4月重现原貌。

6月13日,寨上社区工作人员对古钟进行悬挂,伴随着浑厚声音的响起,这个存在了300年的“报时钟”再次焕发新的生机。古钟钟体通高约1.4米,使用生铁500余公斤。钟钮形似人头,肩部铸有一周外突的孔雀纹与莲花纹,钟上文字记载着“太原府阳曲县河口都”字样,钟身上除钟款识外,其余是捐资铸钟者的名字,由闫氏先祖捐资筹铸,钟口为八面凸状,铸有八卦。

传闻一钟响,十里外的沟东村都能听到,每敲击一个钟口,就会发出一种声音,传达的讯息也就不相同。据寨上社区老一辈人讲述,古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传递消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今,古钟也向世人诉说着老一辈寨上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寨上古钟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和历史记忆。”寨上社区负责人说,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加强对古钟的守护和宣传工作,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村居内涵,将古钟作为独具特色的名片,讲好寨上故事。(刘志刚、闫国胜、阎晨晨 文/摄)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