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同蒲线上,满载着太原钢铁集团公司钢材的列车驶向浙江省海宁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盂收费站、大盂互通、黄寨边坡、石岭关边坡,覆盖着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这是山西交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太忻高速沿线分布式光伏发电科研试验段项目,其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图为黄寨边坡分布式光伏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2023年,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约4.5%,但用能和碳排放占比分别约为17%和10.4%,是我国第三大用能和碳排放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何推动我省交通运输业实现“绿能”“储能”“新能”“智能”等多种用能方式的深度融合和蓬勃发展,并进一步打造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公转铁、多式联运、公交都市创建、分布式光伏发电……我省做出了多样化的探索并取得了有效成果。除此之外,零碳、近零碳的概念也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入大众视野,“零碳+交通”通过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设计方案来抵减“碳足迹”,减少碳排放,以达到碳的零排放,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勇做“碳”路先锋 推动绿色发展

“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货运物流市场,既要以‘白’补‘黑’,还要抓‘大’不放‘小’,更要用真诚的服务取信于客户”。近年来,太原铁路物流中心贴心服务、精准营销,实现了160万吨氧化铝入疆铁路运输合作等货源的“公转铁”,为全省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通运输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关注领域,太原铁路物流中心“公转铁”诸多实例是我省绿色转型发展及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资源大省,我省公路运输任务繁重,“公转铁”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运输结构调整上已初获成效:2023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达10.1亿吨,较2020年增长9.8%,占比达45.5%;我省重点监测的大型工矿企业,2023年煤焦中长距离铁路运输比例均值达95.4%,全省均值达82.3%。

在调整运输结构的同时,我省还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绿色集中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太原铁路局铁海公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4个项目已纳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太原、大同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并于2023年11月通过部门联合验收,运输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旨在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的商用车,推动商用车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我省运输装备清洁化水平大幅提升。按照工作部署,我省多部门协同推进,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2019年至2021年,全省共淘汰注销152836辆,完成率达110.67%。在城市客运领域,新能源汽车得到持续推广。到2023年底,在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为1.46万辆,占比95.65%;在巡游出租车中,新能源车为2.69万辆,占比64.62%,两个占比均在全国排名前列。

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是交通运输部近年来着力推进的重大交通民生工程之一。早在2016年,临汾市已成为全国首个城区纯电动公交车全覆盖的城市。在2021年和2023年,太原、临汾分别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在我省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的城市中,太原、大同的绿色出行比例超70%。

当下,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正在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基于长远考量,省委、省政府加强交通廊道光伏建设顶层设计,出台印发了多个“行动计划”方案,有力指导了“交通运输+能源”向纵深发展。

我省是全国较早在公路沿线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省份,5年来,通过这些分布在收费站、服务区建筑屋顶、隧道出入口、匝道互通、边坡等高速公路存量资源间的光伏电池板,全省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21.21万千瓦,累计发电15721万千瓦时。同时,全省高速公路建成充电桩890台,实现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建成加气站21座,其中10座已投入运营。

打造成为具有山西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项目——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什么样

一进一天地,一轴一山河,建筑风格独具山西特色。既体现晋风晋韵的文化内涵,又是4000万旅客吞吐量的国际性、现代化交通设施终端,这就是未来的武宿T3航站楼。

为进一步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航站区工程(包括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的轮廓愈加清晰。

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山西特色,山西航产集团以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为契机,正在打造一个醒目的标签——零碳机场。

何谓“零碳机场”?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是以光伏、中深层地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为基础,以多形式储能、建筑光储直柔、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绿电高效消纳、能碳智慧管理为支撑,推动太原机场用能方式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性项目。

据悉,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枢纽及省会级零碳机场建设项目,是全国机场中第一个探索能源、建筑、设施全面低碳化改造的项目,是我省第一个引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单笔外贷金额最大的项目。

据山西航产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温治纲介绍,项目建设主要包括零碳电力工程、零碳供冷供热工程、光储直柔建筑示范工程、近零碳建筑试点工程、低碳市政建设工程、智慧运营管控6个部分,预计总投资18.61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未来可向周边区域辐射,营业收入稳定,可以全面覆盖经营成本和贷款本息,并实现盈利。”温治纲说。

“零碳机场”如何运转——以“两源一储一终端”为技术路径。“两源”即零碳电力源和零碳冷热源。零碳电力源指以光伏发电为主,其他零碳电力为辅,以“能装尽装”为原则,最大程度通过光伏产生的绿电解决场内高品位能源需求;零碳冷热源指以中深层地热为主解决供热供冷问题,辅以其他可再生能源,解决低品位能源需求。“一储”即通过多维度多环节储能,解决全年运行中不同时间周期内可再生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一终端”即建筑物的绿色节能降耗+ GPU/光储直柔降碳,打造国际三星高标准零碳可持续性建筑。

“该项目建成后,太原机场将成为我省第一个系统性推动零碳升级、实现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能源革命项目,对全国民航系统打造‘绿色机场’、我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先导作用。”山西航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阳说。

陈阳表示,山西航产集团将对表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要求,对标我省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将项目打造成为具有山西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项目,为国内其他机场建设提供更多“航产方案”,以优质高效项目实施推动山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汾石高速打造交口近零碳服务区

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是我省“4纵15横33联”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第九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24年我省实现“县县通高速”的收官项目,建设意义重大,由山西交控集团负责承建。

汾石高速全长82.364公里,2021年6月开建,概算投资117.14亿元。全线设置1处服务区,即交口服务区,东、西两个区总用地面积约121.5亩。在用能模式上,在建的交口近零碳服务区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区有明显不同。

“自项目建设伊始,我们就以‘清洁化、节能化、循环化、智慧化’为原则,提出‘数智化+近零碳’的服务区设计理念,开展绿色能源领域技术的集成应用和智慧化管理的创新实践,要将交口服务区打造成省内首个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智化能源综合管控、林业碳汇于一体的近零碳综合示范工程,实现降本增效、生态环保。”山西交控汾石公司技术部部长陈汝先表示,“交口近零碳服务区将打造‘绿色汾石’山西样板,为全省服务区提质升级打造‘新标杆’,为全国零碳服务区建设提供‘山西方案’。”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公路交通重要的服务节点,全年昼夜无休运转,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比例的不断提高,服务区用能需求不断增加,碳减排压力逐步加大,是公路地理单元中的排碳大户;但其空间区域边界清晰,区域内的负载“可电气化”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具备可持续碳中和潜力,建设近零碳服务区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交控汾石公司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绿电自洽供给、运行节能减排、林业碳汇抵消”三大核心路径,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电自洽供给体系,实现服务区绿电供应;搭建近零碳数智化能源综合管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超前感知、智慧控制,深入挖掘源网荷储各环节节能减排潜力,打造污废资源化利用、中水全回用等系统,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借助园林景观发挥绿色植物固碳能力,实施“固碳释氧”的“碳补偿”措施,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打造具备“持续碳中和”能力的“近零碳”服务区。

目前,交口近零碳服务区详细设计、各项工程界面划分、技术交底已完成,数智化管控平台的数字孪生界面、绿色能源系统能量流界面已开发完成。近零碳工程施工人员已进场,于6月12日开始光伏车棚基础、预埋管线等分项工程施工。

山西焦煤——

绿色物流跑出“新”速度

6月1日11时许,山西焦化厂区南门,14辆满载原料煤的新能源重卡电车鱼贯而入,驶入全封闭式储煤场开始卸煤。由此,该公司全面开启了大宗物料绿色运输的新里程。

同日,1931吨煤炭“氢”装上阵,从山煤国际长春兴煤业出发,抵达西山煤电武乡电厂,圆满完成此次“绿色保供”之旅。自4月1日起,进出武乡电厂的新能源运煤车辆占比达80%以上。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山西焦煤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仅致力于煤炭绿色高效开采,还积极发展绿色物流,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打造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不断提升运输环节的含绿量、含新量,在推进物流绿色化转型、数智化发展这一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绿色物流是大势所趋,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物流公司积极倡导构建物流配送‘零碳’新模式,加快培育山西焦煤现代物流新质生产力。”山西焦煤销售公司物流公司总经理李慧敏说。目前,山西焦煤清洁运输车辆占比达42%以上,500公里以上煤炭运输铁路货运量占比达95%以上。

前不久,由西山煤电西铭矿至国能榆次热电厂的新能源重卡正式上路运输,这是山焦销售物流公司与合作企业联合为该热电厂量身打造的绿色运输线路,也是西铭矿发展绿色公路物流的首次“尝鲜”。

“山西焦煤不仅眼光超前,更有国企担当,在发展绿色物流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国能榆次热电厂燃料部部长王耀国说。2022年5月,山西焦煤在省属国有企业中首开氢能运输先河,用氢能源汽车将煤炭运送至国能榆次热电厂,并赴榆次修文站完成铁路短倒任务,全程实现“零碳”排放。

为西铭矿打开绿色运输通道后,山焦销售物流公司乘势推进合作企业在该矿先后投用30辆新能源电车,又开辟了从西铭矿至瑞光电厂、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等5条绿色运输通道,至此,西铭矿公路运输完成了绿色化转型。

6月2日,魏家滩站台,西山煤电斜沟矿生产的洗混煤“乘坐”运煤专列出发,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华东区域、南方区域客户,中途需在北方港集港后转乘货轮,经海运送达客户。每日,从魏家滩站发运的煤炭近3万吨,这里是山西焦煤铁路发运量最大的站点。

山焦销售物流公司运输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石磊介绍,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具有能耗低、排放少等优势,适合中长距离运输,是实现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山西焦煤着力打造“绿色短驳+储配煤基地+铁路专用线+铁路干线+海运+内河航运”能源物流体系,形成多式联运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煤炭资源运输组织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含碳量”。

“‘智慧物流云平台’注册车队有300多家、逾4万辆车。通过平台可以合理调配车辆,实现集约化管理,不仅减少了空车折返,提高了车辆利用率,还降低了碳排放量。”石磊说。去年,“山西焦煤智慧物流云平台‘数字保供通道’案例”获得“2023年度中国物流数字化建设创新实践先锋”称号。下一步,山焦销售物流公司将在该平台上开设“新能源车辆运输服务”板块。

山西焦煤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用“新”赋能绿色物流,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有效整合人、车、货资源,打造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物流运输向“绿”向“新”发展。

先后在浙江省中标332国道景宁段改造等多个项目,山西交控所属路桥集团——

让美丽公路穿行浙江山水间

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间,一条在建公路穿越崇山峻岭,蜿蜒起伏。施工现场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地在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2月底,这里将建成通车,成为连接外界与景宁的重要纽带。

这条公路,是山西交控所属路桥集团省外市场投资建设的重要项目——332国道景宁段改造项目,也是山西交控集团以绿色化、智慧化施工打开浙江市场的“敲门砖”。

景宁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险峻,仅28.7公里的里程,海拔相对高差达到1050米,被24座桥梁、11处隧道相连,桥隧占比高达69%,施工难度极高。

据景宁项目负责人介绍,许多施工点位都在大山深处,施工机械根本无法到场,只能利用人工在悬崖峭壁上开挖。项目部加大人员投入,优化施工材料运输方案,并制定了专门的安全施工措施降低人工开挖风险,在建设期间,安全高效完成全线452根人工挖孔桩施工。

“我们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融合到施工全过程,着力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在这里施工,路桥集团浙江分公司负责人于波倍感责任重大。

据于波介绍,绿色施工贯穿各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施工场站专门设置沉淀池、净化池,并在饮用水源保护地安装专用施工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对周边水域造成污染;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合理规划临建工程,累计减少土石挖方10万方,在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破坏同时,有效降低了施工周期和成本;充分借助在工业固废处置方面的丰富经验,大力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技术攻关,累计使用固废250余万吨;全面推行避免水污染、扬尘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五避免”环保施工作业法,并大力推行钢筋集中加工、混合料集中拌合、混凝土构件集中预制“三集中”管理模式,减少各类加工场站30余处,减少临时占地80亩。

凭借严谨细致的管理,景宁项目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平安工地”创建示范项目,赢得当地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的一致赞誉。几年间,路桥集团先后在浙江省中标仙居至庆元公路松阳县水南至枫坪段工程、235国道云和段工程等4个项目。

在浙江省云和项目麻车岗隧道施工现场,不见人山人海施工场景,只有几台大型设备不断轰鸣。机械施工的同时,现场情况已连同其他各施工点位实时信息一并传回项目部智慧指挥中心,为下一步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这样的智慧化施工手段,已经应用在浙江各个项目,通过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坚持将智慧赋能、数字建造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为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注入动力。

2023年12月,该项目受邀承办丽水市2023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现场观摩会,施工中的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展示,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也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