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近年来,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杨河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晴耕雨读”主题,深挖“尚学、孝善、健康”文化资源,重塑新时期“耕读”文明,演奏乡村振兴文明协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扬“耕读”尚学之风。杨河湾村历代村民以河为界,左岸耕、右岸读,每家每户更是把“耕读”作为传家宝,以此劝勉儿女勤劳耕作,读书上进。杨河湾村是远近闻名的教师村、文化村,先后出过杨淑时等11位名人,至今杨淑时(举人)回乡时所立的上马石仍坐落在杨河湾村的街口。目前,杨河湾村在岗的教师有91人,在校大学生27人。在乡村建设中,杨河湾村以“我在河湾有块田 晴耕雨读自在闲”“河湾人家、书香田园”品牌建设为主题,建设了上马石广场、成语广场、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11处,引导广大村民茶余饭后带着孩子到广场学知识、讲故事,教育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传承好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承“耕读”孝善文明。为弘扬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的优良传统,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由青年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为29名独居老人、五保户等开展结对帮扶,每月实地走访,为老人洗衣服、打水、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散步、做游戏等。在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给您照一张全家福”等主题活动,邀请付庄卫生院、汤庄骨科医院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3次,赠送常用药品价值3万余元。依托“孝善食堂”,党支部每月举办“幸福夕阳宴,浓浓敬老情”活动,为村内50名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为行走不便的独居老人还提供“送餐”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丰富“耕读”健康文化。坚持“塑形”“铸魂”“两条腿”走路,杨河湾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从红色历史挖掘、文化活动引入、文化载体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着手,引导村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生活习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设了杨河湾村史馆,再现1937年杨英杰组建鲁南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等英雄事迹。组建了杨河湾村秧歌队、广场舞队、老年音乐团的文艺团队4个,健身鞭、围棋、羽毛球等兴趣小组13个;积极对接文化部门,开展电影文化下乡、文化惠民送戏演出等16场次;开展“喜迎国庆 声动罗庄”全区首届群众歌手大赛、“健身鞭文化交流展演邀请赛”等文化活动18场次,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