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问左宗棠:你每年收入多少两银子。左宗棠回答:一年20000两白银!妻子大怒:你每年才给家里寄200两,左老三你给我老实交代,你的钱都花哪里去了?

提起左宗棠总能让人想起那个二十多岁便写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湖南少年;让人想起那个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依然不忘救济众生的炽热灵魂。让人想起那个和李鸿章争得面红耳赤,喊出“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铮铮铁骨;想起那个垂暮之年抬棺出征的老者,在风沙漫天的旷景里留下的决绝而孤寂的背影......

如果说在满清统治的268年里,在众多风云人物中非要挑出一个满身赞誉,不染尘泥的人,那么左宗棠绝对是其中当之无愧的千古完人。

他只手撑住国土江山、使之免于割裂残缺,时至今日,他的功绩仍令人肃然起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在读左宗棠事迹的时候,偶得两件,颇为感慨。

其中之一便是当代作家在研究左宗棠时写下的一则故事。说左宗棠的夫人周诒端某一天突然兴起,便问及左宗棠如今位极人臣的俸禄到底有多少,为何日子还过的如此清苦。

左宗棠如实陈述。而他在此前不久才给家里写信哭过穷,表示只能给家中邮寄200两白银,“付今年薪水银200两归……念家中拮据,未尝不思多寄,然时局方艰......境遇以清苦淡泊为妙,不在多钱也......”

周诒端心生疑惑,这么多的钱他到底用来做什么了?以多年的夫妻的了解,周夫人必然不会怀疑左宗棠有什么其他猫腻,而且她多半猜出来左宗棠总归是做了什么好事。

从前,他不说,她便也也不问,只默默的在背后支持他。可如今这钱数确实不少,身为贤内助,也担心左宗棠办事不妥帖。左宗棠对妻子一向坦诚,直言一方面是朝廷饷银总是拖欠,如今已经七个月了。还有就是他自掏腰包赈灾以及救济穷苦百姓。

在施舍钱财方面,他从不吝啬,这一点,周诒端打嫁给他的那一天就了然。

另外一则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夫妻年轻时候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出身寒门,家世底子比较薄。但他身负大志,为人踏实稳重,是很多丈母娘心中的好女婿。当时,湘潭周家是本地的大户人家,王太夫人就觉得左宗棠样貌端正,为人又本分,将来不可小觑,一定会成大器。

周家不嫌弃左宗棠是个穷书生,将其招赘,把爱女周诒端嫁给他为妻,而且王太夫人还给陪嫁了一名侍女,这位侍女后来成了左宗棠的小妾,也就是后来的张夫人。

王太夫人觉得周诒端身子骨弱,将来生育不能尽心,而张氏则好生养,两个人在左宗棠身前侍奉,总有个照应。如此见,周家对左宗棠是寄予厚望的,十分满意。

那时候男子入赘是很羞耻的事情,而且大多数人都要受岳丈一家的白眼和轻视。而左宗棠在周家从来没有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妻子周诒端也是极好的女人,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那时候女子还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而王太夫人在周诒端小时候就给她做了启蒙,教她读书识字,她作文写诗。周夫人不嫌贫爱富,也不斤斤计较,对左宗棠很爱护,又体贴周到。

左宗棠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也会和周夫人交流。周夫人总能从书架上找到他想要的书籍,并说明在第几卷,十有八九都是中的。

人生得此伴侣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出去应试,周夫人便为他准备行装。然而,他虽一身才学,却屡试不中,大抵是好事多磨,迫不得已在岳丈家继续白吃白喝。

时间久了,左宗棠便总觉得心里不那么舒服,便跟周家租了院子单独自立门户去了。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小两口倒是也能苦中作乐。周夫人从没有抱怨过。

左宗棠25岁的时候还一贫如洗,周夫人安慰他不要着急,29岁的时候,他还漂泊在外,不能给妻子和孩子一个安定的生活,渐渐的自己也心生怀疑,脾气变得浮躁。周夫人安慰他少一些牢骚,不如回归农事暂时安定一段时间,心稳了再出发,总有出头之日。

因有周夫人的陪伴,左宗棠收拾好心情不久后再出发。

这时候家中生计一直不好,他上京赶考的费用都凑不齐。周夫人将嫁妆典卖给了他200两银子,然而,他听说大姨姐的日子过得更苦,便想都不想的将200两全赠给了大姨姐。

周夫人听说后,没有埋怨他,她知道他就是那样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最见不得人间疾苦。

若他不是这样的人,她也不会嫁与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会试落地,在北京盘桓了很久。没有回家的盘缠,幸亏好友周济,给他凑了300两银子,他才启程回家。哪成想,夜宿时听到隔壁老太太屋里又哭又闹,几个凶悍的男人打砸一通。

他细问才知老太太无依无靠,欠了人家300两银子如今还不起。左宗棠听后沉默了一阵,然后带着自己的银子找上债主家,对几个大汉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你逼死那妇人也不见得能追回300两,还平白吃上官司。我可以替她还,但只能给你们200两,若同意,便两清可好?

大汉想了想,觉得左宗棠说的有道理。

便找了中间人做证,200两清偿了老太太的债务。

左宗棠就这么空着手更加凄苦的回到了家。

那时候周夫人的日子过得很拮据,本以为丈夫在回家的路上给人写写东西,能赚一些润笔费,至少带回一些家用。哪知带个空口袋回来。

然而,周夫人没有多问,回了娘家借了200两回来贴补家用。

左宗棠在夜里向夫人解释了这桩事的来源,周夫人点头应允,表示丈夫做的对。

周夫人和左宗棠一生行善事不胜枚举,这不过是其中一二。左宗棠一辈子清廉,不曾贪图享乐,真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