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喀什古城中放风筝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什古城中放风筝的小孩

李娟笔下的北疆

是狂野的梦和山野的风

我们眼中的南疆

是浓郁的画和纯粹的人

有种流行的说法是

南疆看人文,北疆看风光”

可真实的疆域之美

又岂能用只言片语概括

我们行至南疆

深入喀什古城

我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的所见所闻

连同所有的思绪飘绕

悉数收录进《漫步古城》

时隔一年,新书正式问世

我们不虚此行

希望此书,不负所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漫步之前,我们需要抵达,但抵达之前,我们只能想象。

得知即将启程前往喀什古城,为创作《漫步古城》进行为期半月的走访,团队成员都有些兴奋。

“新疆!充满幻想与异域风情的远方!”远方不仅仅是距离,也是一首长长的诗。远方是地平线,是人类永恒的向往。在某天清晨,思绪还不是很清晰之时,仿佛听见一阵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若有若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莫名的兴奋感开始消退,忐忑的情绪开始出现。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这些问题始终缠绕着我们。而这短短的半月时间,我们总是想尽可能多地了解古城。

翻阅文献与喀什地方志,以及在各种网络平台查找关于古城的信息,为这座古城描绘一个大致的轮廓。西汉张骞记载这里曾是西域疏勒国首府 —— 疏勒城,是古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虽其方位与面积均不可考,但据历朝史料记载,以及许多历史学家的研究,当时的贸易中心就位于今天的喀什古城。宋代,喀什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疏勒逐渐被喀什噶尔所取代,15世纪,王都基本固定在现今喀什城区的位置上。

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初创”“各色砖房”。这些意思仅仅只存在于字里行间,当真正踏足这片土地时,琳琅满目的玉石,颜色各异的门窗,以及在幽深、狭窄的巷子里,仿佛能走到时间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几本关于喀什的书后,捕捉到其中岁月的温度与历史的纹理,我们开始着迷于人与这块土地的联结。第一本是瑞典语音学家贡纳尔·雅林写的《重返喀什噶尔》,读完后,像穿梭在时间隧道里。20世纪20年代,一位瑞典青年人在马背上颠簸半月才终于抵达他的梦寐以求之地——喀什,半个世纪后,这位青年人已过古稀之年,选择重返喀什,去回望他走过的路。这座古城似乎一直存活于每一位它的探索者的心里,于是人们终生都在重返喀什的路途中。

之后还读了作家沈苇的《喀什噶尔》《新疆词典》等,还有两位英国外交官夫人的回忆录。在他们笔下,我们似乎能嗅到白杨木火堆散发出的气味,混合着刚出坑的馕的热气,还有药茶、香料与辛辣的气味,耳边似乎也传来了都塔尔、热瓦普的琴声以及巴扎里的嘈杂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过文字,也透过别人的眼睛看向喀什古城,喧闹的巴扎、迷宫似的老城、晨光中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还有树上的无花果、油滋滋的烤肉,以及盘腿喝着砖茶吃着馕的茶客们……这些都令人神往,我们不禁想着,在自己眼里的喀什古城会是怎样的?

抵达之后,漫步成了唯一的选择。我们永远也坐不上一叶飞毯,轻盈地飞过人间的一千零一夜。不过这样也好,漫步是一种诗意的驻足,迈着步子,一步,一步,走过满是桑葚汁的街道,因为一个低头专注剪着布料的身影,我们停驻在一间狭窄的皮帽店铺前,就这样,走走停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古城》将真实地记录着我们走过的和停驻过的地方,把身体抛进这个时空里,感受只属于此地的律动,希望,不虚此行。

《漫步古城》编者

2023年5月

新丨书丨推丨介

《漫步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部分节选自《漫步古城》

作品现已正式出版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