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开国将帅中,涌现出了很多能打的将领,他们在战争年代不惧生死,敢打敢冲,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有5位能打的开国中将常常被认为是开国上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

1、梁兴初中将

梁兴初是江西吉安人,年少之时,他的父亲想让他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可是他天生不是一块读书的料,怎么都学不进去,于是他的父亲就放弃了让他读书的念头。为了让他有个一技之长,父亲又让他去学做裁缝、学做剃头匠,可都因为种种原因,都学无所成。1927年,梁兴初的父亲迫于无奈,让14岁的梁兴初去拜一个打铁匠为生,以此让他学一技傍身。

1930年,梁兴初报名参加了红军,他似乎天生就适合在战场厮杀,初上战场的他,完全没有一点新兵的紧张,作战非常勇猛,敢打敢冲。也是凭借着这种勇猛的性格,他在以后的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整个红军期间,梁兴初9次负伤,硬生生地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为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兴初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兴初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1营营长,后来梁兴初跟随罗荣桓去了山东,在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期间,梁兴初屡屡大破日寇,作战之勇猛,连敌人都闻风丧胆,称其为梁老虎。1940年12月,梁兴初奉命率部南下淮海抗日根据地,支援新四军作战,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对他赞不绝口,称赞他是威风凛凛的老虎。

解放战争时期,梁兴初去了东北,在东北战场上他仍然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梁老虎。1947年8月,梁兴初担任由地方部队改编的第10纵队司令员,他上任后愣是将10纵带成了一个主力部队。辽沈战役期间,梁兴初在黑山一带以一个纵队的兵力阻击国军的5个军,他硬是顶住了,就这样黑山阻击战成为与塔山阻击战、徐东阻击战并称的解放战争三大狙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兴初

新中国成立后,梁兴初率领38军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他首战失利,但是他知耻而后勇,在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部大胆穿插,一夜急行140多里,将敌人死死钉在三所里、龙源里。龙源里阻击战中,38军112师在松骨峰顽强阻击,面对敌人6个小时狂轰乱炸,始终坚守阵地,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战后,38军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回国后,梁兴初先后担任过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梁兴初受到了牵连,晚年也受到了一些委屈,198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2、秦基伟中将

秦基伟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13岁时就参加了黄麻起义,被乡亲们誉为“红色少年”。1929年参加了红军,参军之后秦基伟作战勇敢,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1932年,秦基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组织安排他休息,但是他坚决“不服从命令”,硬生生的拖着伤体翻山越岭跟随部队进入四川。

1937年与马家军在临泽作战时,他仅带着一个警卫连、一个妇女独立团以及一些机关干部人员与兵力多于我方数十倍的敌人激战三天三夜后,率领队伍突围成功。由于战况激烈,秦基伟的四根手指不幸被子弹削伤,他浑然不觉,将全部心思放在战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基伟

抗战时期,秦基伟在129师作战,先后担任过八路军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秦基伟率领的九纵也是中野的一支劲旅。部队改编后秦基伟被任命为15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秦基伟指挥部队坚守上甘岭40余天,顶住了“世界战争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力攻击”,把美军牢牢钉在上甘岭前,打得骄横的侵略者只好再在谈判桌前低下头来,从而加速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进程。

回国后,秦基伟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3、王近山中将

王近山是湖北红安人,他也是我军的一员猛将,《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参军后他也逐渐成长为一位敢打硬仗的猛将。1932年在与敌人作战时,王近山冲入敌群中,同敌展开肉搏战。战斗中,王近山抱住一个国民党兵滚下山崖。在翻滚过程中,王近山头部被尖石磕破一个大洞,鲜血直流。他不顾剧烈疼痛,迅速拔出手枪将敌人击毙,在他的带领下,最终夺下了阵地。

抗战时期,王近山担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等职。1943年王近山在韩略村设伏,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这一点在《亮剑》中有所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近山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在刘邓的领导下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他所率领的6纵成为中野的一支劲旅。1948年他指挥的襄樊战役更是被朱总司令称为“小型模范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近山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王近山也是上甘岭战役的指挥者之一,在全体指战员的配合下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回国后,王近山先后担任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78年在南京逝世,享年63岁。

4、王必成中将

王必成将军是湖北麻城人,出生于1912年,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加入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将军一直在红四方面军任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作战,在多年的战争中他也逐渐成为为红军的一位中级指挥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必成被调到新四军任职,先后担任过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团长、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长等职。

王必成参与指挥了夜袭新丰车站、句容战斗和东湾战斗、延陵战斗、陈港桥战斗等200余次,连战皆捷,威名远扬,他的团也被称为“老虎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必成

抗战胜利后,王必成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泰兴、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战斗、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先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3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朝鲜东海岸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1953年夏季战役。

回国后,王必成相继担任过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在南京病逝,享年77岁。

5、陶勇中将

陶勇将军是安徽霍邱人,出生于1913年,1929年参加了游击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作战以及反三路和反六路围攻作战,而他也从一个小兵逐渐成长为红军的一员战将,到1936年春他已是红军教导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陶勇调到新四军任职,先后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参谋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第1师3旅旅长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先后参加了黄桥、车桥、天目山等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

抗战胜利后,陶勇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等职。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陶勇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1952年回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3年5月兼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殊时期陶勇遭受到林彪集团迫害,于1967年1月21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4岁。

小结:

这5位中将,都是我军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然而1955年的大授衔是综合评定的结果,所以他们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