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局势逐渐明朗,日本战败已经临近,日本国内的秋田县花冈町却爆发了一场“抗日战争”。这起震惊了世界的“花冈暴动”由一群被俘虏到日本做苦工的中国人发动,长期忍受饥饿和压榨的瘦弱劳工们很快就被日本人镇压。残存的劳工们被逮捕回去,共418名中国人被虐待致死。

花冈暴动40周年之后,当年的劳工幸存者与日本的和平组织取得联系,开始向日本政府和当年残害中国劳工的鹿岛组讨要公道。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诉讼,劳工大队长耿谆得到了日本首相的鞠躬致歉,前后共残害986名工人的鹿岛集团却始终拒绝认罪,至今还在否认当初那段血腥的历史。本期文章就来回顾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劳工那段黑暗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冈惨案画作

耿谆1914年出生于河南襄城县,18岁参军入伍,1944年担任国民党十五军的机枪连的上尉连长。

日军由于在太平洋战场的频繁失利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企图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的交通线,挽回战局。这场战争的第一阶段就在河南,日军的主要军事目标是洛阳。然而战斗打响之后,负责守城的国军将领蒋鼎文和汤恩伯直接带领主力部队潜逃,留下一小支由河南本地人组成的部队陷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15军在军长的带领下誓死抵抗,耿谆率领的连队负责守卫洛河北岸的西下池阵地。在没有援兵和重武器的情况下,耿谆带领连队坚守了四天,全身上下布满伤口,接连换了三条裤子都和血肉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