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许多90后的朋友或许都耳熟能详这首《采蘑菇的小姑娘》。然而,对于现今的孩子们而言,聆听这首歌或许并无太多感触。但对于那些90年代以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却是他们夏季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充沛,山林中形成了高温潮湿的环境,为各种蘑菇和野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在这些蘑菇和野生菌中,有些是有毒的,有些则美味可口,还有一些可作为药材使用。

因此,在那个时代,许多农村孩子一放暑假,便会跟随父母走进山林,采摘蘑菇和捡拾野生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到采摘蘑菇和收集野生菌,七月和八月可谓是黄金时节。在这个时候,蘑菇和野生菌迎来了它们一年中最为繁茂的生长周期。各种美味的蘑菇(或称野生菌),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菌,纷纷在这段时光里蓬勃生长。因此,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机会去山里,还可以尝试寻找一番。

在本期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一种颇具特色的野生菌。它常生长在已经枯死的松树根部,小时候我们经常挖掘它去卖钱。如今,这种野生菌的价值变得非常珍贵。这种野生菌就是我们夏季常用来煲汤、泡茶、制作养生冷饮和养生甜品的“茯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苓是啥?

许多人可能对茯苓的初步了解源于茯苓糕、茯苓膏和茯苓冷饮等食品,误以为它是由某种富含淀粉的植物根部加工而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茯苓并非植物,而是一种野生菌,学名为“伏苓”,隶属于多孔菌目茯苓属。在民间,它还被称作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等别名。市面上的茯苓实际上是这种伏苓野生菌的干燥菌核,经过特殊处理后得到的成品。

与许多其他野生菌相似,茯苓也生长在松树林中。但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它通常寄生在已经死亡的松树根部,依赖吸取这些枯死松树根部的养分来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苓该如何采挖?

茯苓的生长习性使其难以挖掘,因为松树的根部隐藏在地下数十厘米之处。因此,要采集茯苓,首先得挖掘松树根部的土壤。然而,这往往徒劳无功,因为并非所有枯死的松树根部都能孕育茯苓,还需考虑环境条件是否适宜。

然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农而言,这并非难事。多年的采摘经验使他们摸索出了采集茯苓的技巧。野生茯苓通常在七月至次年三月生长,主要分布在马尾松林中。当然,其他类型的松林也可能生长茯苓,但马尾松林更为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茯苓生长的区域,通常可以观察到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首先,在松树林中,树桩周围的地面往往会出现裂缝。当我们敲击这些裂缝时,它们会发出空洞的声音。

其次,靠近松树桩的地面上,我们可能会发现白色的菌丝。然而,这需要细心区分,因为松树林里生长着众多野生菌,它们的菌丝大多也是白色的。茯苓的菌丝虽然也是白色,但它的特点是呈现出粉白膜或粉白灰状。

第三个特征是,当松树桩的头部腐烂后,会出现黑红色的横向裂口。

最后,与许多野生菌一样,茯苓也会在雨后生长。但茯苓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一场雨过后,它所依附的松树桩周围的土地会迅速干燥,或者那里根本不会长出野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上,只需熟悉茯苓的生长习性,便能轻而易举地寻得并挖掘茯苓。回忆起童年时光,我的父亲就对茯苓的生长特点颇有研究,因此每逢暑假,他总会带领笔者一同前往山中探寻茯苓。

在那个年代,茯苓的价格虽不算高昂,但也颇具价值,通常每斤可卖至五毛钱。一天下来,若能挖掘十余斤,便可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正因如此,不仅我的父亲热衷于山中采挖茯苓,许多居住于山区的农民也纷纷加入其中,以赚取生活所需之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曾几何时并不昂贵的茯苓,现如今却已身价倍增。这要归功于茯苓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保健品的开发,进而导致其需求量的持续攀升,从而使得茯苓的价格逐年攀升。据去年数据显示,茯苓在市场上的售价通常为40元/斤,品质好些的,能买到100元/斤左右。许多人也因此好奇:既然茯苓已实现人工栽培,为何价格仍旧居高不下呢?

实际上,原因在于茯苓的生长周期较长。野生茯苓通常需要3至4年的时间才能收获,否则会对其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人工种植的茯苓缩短了生长周期,但一般也需在第2至第3年才能收获,否则品质与产量同样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产量和品质,许多茯苓种植者会在茯苓生长周期充足后再进行收获。这样一来,茯苓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亲爱的朋友们,若是在松树林子里遇见了野生茯苓,还请重视哦。顺便问下,你们曾经亲自挖掘过茯苓吗?品尝过以茯苓为原料的美食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经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