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一代代中国人也一直遵循着诗中含义,传递着知恩图报这一高尚品格。时至今日,它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骨血之中,成为人与人交往时的普世道德观,乃至成为整个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知恩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国际社会时有发生,越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越南毗邻中国南方,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宋朝以前,越南一直归属于中国行政区划,虽然此后成为独立藩属国,但那一份手足情谊还在。近代以来,中越两国命运也极其相似,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越南则一直受到法国的殖民统治,可以说两国同病相怜。之后,二战爆发,中越两国共产党各自为民族独立而奋勇战斗,并且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也正是由于曾经的渊源以及深厚革命友谊,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正式宣布与越共领导的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在之后,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援助,这对于越南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当时的越南内外交困,政治、外交、军事、民生等各个方面都一筹莫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

政治上,越南民主共和国一直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外交方面,也一直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封锁,举步维艰。直到1950年1月18日,中越建交,越南外交形势才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不仅第一个宣布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并拉上当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一同与越南建交,一举打破了西方对越南的外交封锁。

此外,军事和民生方面中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为越南人民提供了帮助。

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由于经历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和战乱,越南国内百废待兴,物资奇缺,人民生活亟待改善,然而,还不待越南人民缓口气,就遭到了法国的再次入侵,越法战争打响。

至中越建交之时,越法战争已经进行了数年,当时越南处境艰难,军事物资,民生物资极度匮乏,战场上一败再败,士兵士气低落,几乎已经无力抵抗法军的进攻了。此时,越南领袖胡志明把求援的目光瞄准了新中国,并向我们发出了援助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法战争

收到来自越南的援助请求后,中央领导考虑到中越之间的情谊,以及我国南方的稳定,最终决定答应下来,并指示各方尽力帮助越南抗击侵略者。彼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国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亟待重建,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帮助越南,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情谊。

在之后的越法战争期间,我国鼎力相助,无条件支援越南大量的军事装备以及包括粮食,被服在内的各种民生物资,数量达到惊人的数百吨。此外还特意派遣了军事顾问亲赴越南,为越军培养军官,并指导越军对法作战,1954年5月越军取得了“奠边府大捷”,赶走了法国侵略者,其中就有中国军人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奠边府大捷”

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援助,不只在越法战争期间,还包括后来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为了自身在东南亚的利益,扶持了南越伪政府与胡志明政府分庭抗礼,并于3年后,如在朝鲜战场一般,联合韩、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组成联军,介入越南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