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西一位名叫陈训杨的老党员,在干农活时突然觉得左眼不适。他知道,是自己在战场上的旧伤复发了。

儿子陈坝根带着杨训杨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已经无药可救,建议直接摘除眼球。

手术过后,陈坝根想带着老人的证件去报销医药费。陈训杨老人得知后十分生气,“家里出不起钱吗,干嘛花国家的钱。”

老人陈训杨的眼睛是怎样受伤的,他为什么不让儿子报销医药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73岁的江西老人陈训杨在家中劳作时突然感觉左眼一片黑暗,杨训杨知道,自己的眼睛大概是旧伤复发了。

其实早在几天前,陈训杨就感觉到眼前越来越模糊。但是陈训杨没有把它当回事,以为过一阵儿就好了。

谁知现在竟直接看不见东西了,陈训杨赶紧给儿子陈坝根打电话。

陈坝根和父亲陈训杨一样,也是党员。因为能力出众又与人为善,村里人都很信服他这个村长。

陈坝根本来在镇上开会,接到父亲的电话后,赶紧开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儿子的陪伴下,陈训杨来到医院检查。医生经过检查后得出结论,陈训杨的眼睛在当年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造成了内部感染。

现在眼睛内部恶化很严重,只能进行眼球摘除手术,否则会危及到大脑。

对于这个检查结果,陈训杨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和伤心。他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眼睛情况很严重。左眼球摘除了还有右眼,能看见东西,能干活就行。

确定手术后,陈训杨就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成功的把陈训杨坏死的左眼球摘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住院,陈训杨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七百多。陈坝根虽说是村长,但他是个清廉的好官,村里谁家有个什么困难,陈坝根都会去帮助他们。

所以一年到头下来,家里也攒不住什么钱。陈训杨这次的手术费,是陈坝根卖掉家里的猪换来的。

这几头猪本来是想留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卖掉换学费的。

这时,镇上的工作人员代表镇政府打来电话,告诉陈坝根,因为陈训杨参过军的原因,陈训杨的手术费和医药费可以报销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坝根听后很高兴,如果父亲的医药费能报销一部分,家里再稍微省一省,就不用为了孩子的学费向别人借钱了。

但是陈坝根的内心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他知道,父亲肯定不会同意的。陈训杨一直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陈训杨自复员回家后,就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很少提及自己当兵的经历,就连妻子和孩子,也只知道陈训杨曾经当过兵,却不知道他究竟当的什么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问起他当兵的经历,他也只是笑一笑,从不吹嘘自己。因此大家都以为陈训杨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复原老兵。

陈坝根左思右想,决定还是拿着父亲的住院证明和复员证去镇政府走一趟,看看能报销多少钱。

“爸,你的复员证呢?”
“就在衣柜的大箱子里,怎么了?”

陈坝根不敢对父亲说谎话,沉默半晌,还是把报销医疗费的事告诉了陈训杨。

陈训杨果然勃然大怒,“你还是党员呢,你着党员是怎么当的,一点思想觉悟都没有,竟然向国家伸手要钱。”

说完话,陈训杨为了不让儿子再去报销,把住院收据单撕了个粉碎。

陈坝根本来就心虚,父亲这一批评,他更低着头不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一直教育儿子,做一个对国家、对他人有贡献的人,绝对不要给国家添麻烦。在陈训杨的教育下,陈坝根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党员。

而陈训杨自己更是一直践行着守则,从复原回家到现在,七十年的时间内,他遇到了无数困难,却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一次手。

也正因为陈训杨如此低调,就连村里都没几个人知道陈训杨当过兵。

直到几年后,村里进行退役军人统计。陈训杨的孙子孙传球知道爷爷曾经当过兵,就自作主张的把爷爷的证件拿去做了登记,这才揭开了陈训杨隐藏多年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传球在爷爷和爸爸的教育下,也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党员。他年轻能干又有文化,在村里也有领导力,所以他被选举为了村长。

陈传球接到镇上通知,统计退役军人信息后,立刻想到了自己的爷爷陈训杨。身为干部的家属,当然要以身作则。

爷爷的信息自己都知道,于是陈传球就自作主张把陈训杨的信息登记上了。而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仔细查阅陈训杨的信息后,发现这位老人竟然是一位立过两次一等功的老兵。

陈训杨有着怎样的当兵经历,他为何如此低调,从不向他人提起自己的事迹,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于1920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陈训杨的上面,还有6个哥哥。

在陈训杨小的时候,大哥和二哥先后离开家参加了红军,后来失去了联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受苦的总是老百姓。

陈训杨的另外两个哥哥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被日军的炮弹轰炸而死。此时,陈训杨的父母也去世了,只剩下陈训杨和剩下的两个哥哥,兄弟三人相依为命。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训杨以为自己终于要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陈训杨的两个哥哥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只想安稳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不想卷入战争。

然而这天,一群国民党来到村里,说要找几个年轻人帮忙搬东西。陈训杨知道,搬东西只是借口,国民党就是想抓壮丁。

陈训杨当即苦苦哀求:“我家里几个哥哥都已经参军了,求求你们放过我吧,我家就剩我自己了。”

国民党才不管他怎么样,见他软的不吃,直接来硬的。

他们用绳子把陈训杨的手一捆,把陈训杨和其他村里年轻人一起拉上了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就这样被迫,被押上了战场。

淮海战役中,国军惨败。陈训杨也被解放军俘虏了。陈训杨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这样结束了,他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这时,一个解放军向他走了过来,“肚子饿了吧,吃点东西。”

那位解放军递给他两个窝窝头,陈训杨接过来狼吞虎咽。

当天晚上,在俘虏大会上,陈训杨忍不住在台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大家都对陈训杨的经历表示同情,解放军连长还特意为陈训杨的父母和哥哥做了六块灵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训杨十分感动,他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原来军官和普通战士可以做兄弟,可以谈天说地的打成一片。

陈训杨当即决定,他要留在这里,他要入党。

在向连长表示了自己的意愿后,陈训杨加入了解放军。但是连长告诉他,想要入党,还要过段时间。

1949年渡江战役,陈训杨随所在突围渡江。为了能够突围成功,上级在反复研究后,决定选300名战士负责划着船往前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任务危险,但是陈训杨很想做这300个人中的一名。可是根据上级的指示,突击队员必须懂水性、是南方人还要是党员。

陈训杨不会水,甚至他连划船都不会。他很想有这次机会,于是他撒谎说自己懂水性,进了突击队。

陈训杨现学的划船,在交战时,他划着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江面上来回接送战友。

敌人的子弹向着他们密集的射过来,身边的队友一个个倒下,陈训杨丝毫不敢停歇,他飞快的划着船,来回运送队友。

最后,300人的突击队只剩下13人,而陈训杨就是那13人中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此次战役中的优秀表现,陈训杨被授予了一等功,还加入了共产党。

随后,陈训杨继续跟随解放军作战。在一次剿匪行动中,陈训杨的眼睛被土匪伤到了。但是当时情况危急,陈训杨为了不影响其他战队硬是忍着没有吭声。

等到战斗结束,大家发现陈训杨的眼睛受伤了,干净将他送到医院,发现是眼球擦伤。然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虽然当时恢复了,却还是留下了隐患。

随后,陈训杨又跟随部队到朝鲜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陈训杨又多次立下战功。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陈训杨跟随部队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陈训杨就向部队提出了复员申请。组织上批准后,陈训杨带着23枚军功章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后,陈训杨从来没有向别人提及过自己的功绩,他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

他能力出众有领导力,乡亲们都很信服他,选举陈训杨为大队部书记。

陈训杨带领着村里的乡亲们开发果园,修建沟渠。

当时县里兴修水利工程,陈训杨也抢着干活。他知道,兴修水坝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有什么活都抢着干,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陈坝根。

只有熟悉的人知道,陈训杨曾经当过兵。但是大家问他当的什么兵,他也不多说。谁都不知道,陈训杨竟然是为国家做出如此贡献的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陈训杨老人不仅仅是个体,他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默默耕耘的精神。他们不谋取名利,不图虚荣,只是默默地为了共同的信仰,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地付出努力。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后人的楷模和榜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