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一边享受精致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波德莱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也让人非常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人都缺乏放弃现有生活,追寻梦想的勇气和能力,更别说已经在世俗社会取得了成就、地位、金钱的人了,但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作为社会精英的一员,有人是公司高管,有人是高校教授,有人是学术界大牛,但他们却在2017年纷纷前往一家寺庙里,出家当了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他们的佛教徒生活又是怎么样的?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他们到底怎么样了,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仁卿渴望佛教修行

这在当时都引起大范围的讨论,一些人表示他们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十分羡慕,也有一些人表示完全不理解,甚至指责他们没有承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出家的寺院,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一所寺庙,名叫云海寺,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图片和视频,云海寺四面环绕缭绕的雾气,从山顶向下俯瞰,白茫茫云层仿佛海浪一般翻涌,因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四川也算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之地,寺院也是数不胜数,云海寺在这其中并不算名寺,并且该寺于1958被拆除,直到上世纪年代才开始修复工作,寺院环境整体来说十分古朴清贫,就是这样隐藏于深山中的寺院吸引了一批研究生前来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不得不的提到一个关键人物:仁卿和尚,这30位研究生中第一位来到云海寺的人,当时的仁卿法师,在湖南省湘潭大学法学专业读研究生,照理说,法学生毕业后进入律所、法院,成为一名法律界从业人员,那也是社会上非常稳定且令人艳羡的职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仁卿从小就对佛教、佛法十分感兴趣,在他看来,佛教的关键就在于禅,也就是净心、安定,现代社会生活太久,他渴望从其他地方找到心灵的纯净,因此他在学生时代就喜欢去各个寺庙参观,成为大学老师后,教学时间之外,他也会不定期去参观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的时候,仁卿终于做出了重大的抉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大学老师的职位,前往四川省峨眉山出家,并且仁卿声称自己在那里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脱,此后他就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游学,和其他佛教徒一样,在路上苦修,同时宣扬佛法,普及佛教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仁卿在云海寺开始演讲时,看到的只有极其简陋的大厅,但仁卿却被深深吸引,他感受到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远离了大都市的繁华喧闹,这里的清贫宁静反而使身心脱去了浮躁。

当时的云海寺,只有4个和尚,而且里面的装饰由内而外都是破旧的,甚至于连大门都没有,仁卿还是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开始了学习佛法和带领修缮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来的大部分和尚,其实都是仁卿带来的,因为一个高校教师放弃自己职业生涯,去出家当和尚,这件事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消息逐渐在佛教界传开,其他一些还在世俗生活中苦苦挣扎,犹豫徘徊的人,仿佛看到了鼓励和希望,也被深深感动,于是也下定了决心,跟随仁卿的脚步来到了云海寺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是社会背景相同相似的人,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历背景,同时热爱佛学,渴望远离世俗,过一种截然不同的,平静纯净的人生,但大多数人看来,这30名研究生的选择和行为实在是难以让人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明白,早在几年前,学历贬值还没有这么严重,大部分人,若果能够拿到研究生学位,几乎是不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拥有传统价值观下好的生活,为什么明明有这体面的工作,可以过上优渥幸福生活,并且在考学的赛道上拼搏努力了十几年,好不容易站在了精英队伍,为何选择了出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同道合苦心修行

从30位研究生当中的一位亲历者描述中,我们或许可以略知一二,在他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国内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兢兢业业,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也成功晋升为经理,月薪过万,有房有车,按照这样工作下去年薪百万也是指日可待,但与此同时也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闲暇的时候,阅读佛法成了日常,即使是在工作之后,也仍旧保持这样的习惯,但是生活的压力,开始是为了使自己在大城市中站稳脚跟,后来是为了避免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掉,享受生活似乎成了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与其这样过着繁忙奔波的生活,肉体和心灵都疲惫,不如追求自我,去过真正想要的生活,因此他也来到了云海寺,找到了一群和他志同道合,同样在世俗中沉浮的人

本来只有4个人,毫无生机、破旧贫瘠的云海寺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开始重焕生机,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于和尚、僧人,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对他们的印象还停留在古时候的那种修行的僧人,他们出家之后,远离凡尘,更是没有七情六欲,不仅如此,他们的生活还要依靠着自给自足,保持苦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像这样苦苦修行的僧人并不是没有,在很多地方,许许多多的僧人怀着对佛祖虔诚的敬意,诚心礼佛,苦苦参悟佛法,远离着世家的喧嚣,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除了这样的僧人以外,现在还存在着另一类僧人,他们往往有着很高的学历,甚至可以说是那种高级知识分子,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之中,他们往往从事着高端、技术性强的工作,很少会有人将这类人才与僧人联系在一起,另一类僧人就是这样的职业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又是职业僧人?这并不是一种贬义称呼,是现在的一种工作,一种职业,众所周知,佛法是十分高深的,轻易无法参悟,为了促进佛教的繁荣发展,职业僧人也就应运而生。

他们一边在寺院中修行,每日严格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完成每天的佛法任务之后,就进行分配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入正轨的云海寺

为了能让云海寺重新地焕发生机,他们也开始了寺庙的修葺工作,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寺庙的修建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有的事情,他们都争取做到亲力亲为,为了筹集资金,他们会集体下山去各地开展佛法讲坛,宣传布道

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云海寺从以前的破败萧条变得焕然一新,也因为他们的宣传使得越来越多的佛法爱好者了解到了云海寺,纷纷从全国各地前来慕名参观,云海寺的香火也越来越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云海寺的一切都步入正轨,他们也可以专心的参研佛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但高学历的人,却选择出家,这样的事情也让他们饱受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些高材生的出家,首先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毕竟培养一个研究生的成本还是巨大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出家之后,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身外之物,同时这样的行为只顾自己追求理想,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他们在云海寺过着像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不用再为了社会上的压力而烦恼,有人不禁也要提出疑问,这30位研究生集体出家,到底是修行还是逃避?这些高材生的出家,他们的家人父母怎么办,他们能接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在社会,要知道一个研究生出家之后,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已经拥有的所有身份和所有物,同时也放弃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就我行我素,其实他们开始修缮寺庙工作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修建了“尽孝堂”,顾名思义,就是让父母可以来到这里,小住一些时日,缓解亲人之间的思念,无论如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弥补他们对家人的亏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们在修葺寺庙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修建了“尽孝堂”,让父母在想他们的时候,可以来到这里小住一段时间,也有人是瞒着家人来出家的,所以“尽孝堂”的修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长期吃快餐的都市人,早就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也亲自躬耕,寺院旁边的菜园用于自给自足,当然这30人中有人也无法忍受寂寞孤苦,已经还俗,但仍旧有大部人继续在云海寺追求心中的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他们来说,尘世的生活就像一场幻觉,人的追求各有不同,金钱权力并不是一切,他们已经追随自己的内心,找到了平静,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