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一路坐上皇位,重新统一中原地区,让百姓终于不再受元朝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重新过上太平生活。

但在朱元璋灭元后,面对遗留下来的数十万蒙古女子,朱元璋却并没有像蒙古人对待汉族女子那样,而是用一种更高明的方式。

不仅妥善处理了这些女子,更缓和了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那么朱元璋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高明方式?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朱元璋对待蒙古女子的方式

自从蒙古人决定入主中原起,汉人与蒙古人之间就频繁爆发战争,许多汉人俘虏受到蒙古人的残忍对待,尤其汉人女子为奴为妾,受尽了折磨。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发。

朱元璋正是凭借着自己的独特能力,逐步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带领大军一路攻克元兵,建立了大明王朝。

不过对蒙古人的态度,却早在出兵北伐时就已经初现端倪。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在发布的檄文中提道: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 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同时反复告诫众将士,在攻克城池后,不要奸淫掳掠,不要打扰百姓生活。如果遇到了元朝官员的亲属,必须善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蒙古人动辄屠城的举动,朱元璋的行为明显更温和。

尤其是在檄文中承诺将蒙古人、色目人等同于汉人对待的行为,更消除了许多蒙古人的恐惧。

这种情况下,许多元朝守军不战而降,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很快就攻克了元朝首都。

元顺帝直接宣布将逃往上都,只不过在逃走时,元顺帝并没有带上自己的妃子,皇宫中的婢女也尽数被留下。

再加上一些官员的家眷及婢女,大约有十万蒙古女子被常遇春的大军所俘虏。

看到这一幕,汉族将士都想采取蒙古人曾经的方式,在蒙古女子身上为同胞报仇。

可朱元璋却并没有同意大家的意见,反而采取了更加高明的方式。

他让汉人接受这些蒙古女子,教她们学习汉语、穿汉族服饰,并让蒙古女子嫁给汉人为妻,彻底融入汉族人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的这一行为,不仅向其他蒙古人传递出友善的信号,也加强了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除了这十万蒙古女子外,朱元璋对其他蒙古人同样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对逃跑的元顺帝也曾几次派人送信,希望他能归顺明朝。

二、恩威并施,柔化蒙古

朱元璋命常遇春大军继续攻克蒙古军,并发布了诏书,表明如果元顺帝父子能“衔璧来降”,必会“待以殊礼,作宾吾家”。

对于蒙古军中能力出众的将领,如果愿意率兵投奔,朱元璋也承诺予以重用。

早在攻克都城前,朱元璋就对比了敌我双方之间的差距,叮嘱徐达和常遇春,如果元顺帝逃出都城,不用紧追不舍。

在他逃出边塞后就固守明朝疆土,防止蒙古军的骚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元顺帝出逃后,一路有惊无险地退回草原,还带走了在元朝的统治机构、军队建制和主力,并以此为资本继续在草原整顿力量(北元),等待时机反攻中原。

除了元顺帝以外,西北的扩廓帖木儿部,以及东北的纳哈出部,与元顺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相互之间斗争不断。

可面对明朝时,这三个集团又空前统一。

这时的朱元璋改变了固守边疆的策略,命大军直捣元顺帝老巢,逼得元顺帝逃到应昌。

扩廓帖木儿随后袭击兰州,明军在击败敌军的同时,攻克了应昌,使得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里答腊被迫出逃。

这一战胜利后,朱元璋再次开展大规模的招抚。

不久后,元顺帝病逝,爱猷识里答腊即位,朱元璋专门派出使者前去吊唁,并赐下谥号,同时劝降纳哈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元顺帝之孙被押送到京师后,朱元璋特许他身着蒙古人的衣服觐见,朝见结束后赐下汉人姓氏和衣冠,并将其封为崇礼侯,给予宅邸等优待。

同时下诏招抚北元宗室部落,声称平等对待蒙古人和汉人,如果官员归降,则“不分等类,验才委任”,王公贵族归降,继续担任旧职居住在旧地。

对于爱猷识里答腊,朱元璋也多次派人送信,希望他能归顺朝廷,担任一邦之主,继续号令草原部落,只不过爱猷识里答腊并未同意。

洪武七年,朱元璋将买的里八刺送回爱猷识里答腊身边。爱猷识里达腊去世后,朱元璋同样亲自撰写祭文,派出使者前去吊唁。

除了北元高层外,朱元璋还对蒙古将士和百姓进行招抚。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诏谕中承诺:

“……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诸人,向因兵革……自归附之后,各安生理,趁时耕作,所有羊马孳畜,从便牧餋,有司常加存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向蒙古部落臣民承诺:

“其旧从元君、仓促逃避者,审识天命,倾心来归……民复旧业,羊马孳畜,从便牧餋。”

如此程度的招抚,让蒙古人看到朱元璋的态度,许多蒙古将士纷纷南下,投奔朱元璋的朝廷,果然受到了朱元璋承诺的优待。

当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融合到一定程度后,朱元璋为了以绝后患,开始废除蒙古风俗。

同时更改少数民族姓氏,不许同民族之间的婚丧嫁娶,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令人惊讶的是,对蒙古人民如此友善的朱元璋,对待起贪官污吏却毫不手软,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女婿。

三、杀女婿,斩贪官

《明史》中寥寥几字,记载了驸马欧阳伦因走私茶叶被杀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初期,国家为了增加税收,规定茶叶由国家进行出口,不得任何人走私茶叶,欧阳伦是朱元璋次女的丈夫,进士出身才华横溢,备受朱元璋赏识。

可欧阳伦仗着自己的身份,命令手下官员为他搜集茶叶,还派官车进行走私,最终被官员拦下上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在金銮殿上亲自审问,欧阳伦讲述了自己全部罪行,请求皇帝免除一死,安庆公主也不断为丈夫求情。

可朱元璋却铁了心要敲山震虎,如果这次徇私枉法,怎么能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这样,欧阳伦因为财迷心窍,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

对自己女婿都下得去手的朱元璋,对待其他贪官污吏更毫不手软。

据不完全统计,在朱元璋在任的31年时间里,明朝至少发生过6次大规模整顿官吏和豪门的运动,10万-15万人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追查洪武年间最大的贪污案郭桓案时,朱元璋得知贪污财物折合精米2400多万石,相当于全国一年的税粮后,要求一查到底。

最后的结果是,中央六部和全国大部分官员,都被牵扯其中。

中央六部中每个部两位副部长以下官员全部处死,全国各地处死上万官员,最终导致百姓中产之家大都破产。

只不过这次大清洗刚过一年,就又出现大量贪赃枉法的官员,逼得朱元璋采取了更加严厉的刑罚。

除此之外,经历过元朝的贪污腐败后,朱元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还引用了民众的监督力量。

一旦发现贪污的官吏,可以直接到京师控诉,甚至可以直接将贪官押送到京师。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加强了廉政法规的健全和军事,从思想上贯彻官员的廉洁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在那个封建社会中,朱元璋的严厉刑罚治标不治本,虽然震慑了一些官员,可类似的情况时常发生。

愤怒之下,朱元璋决定不分轻重,一旦发现贪官污吏尽数杀死,还借着严惩贪官之名,滥杀威胁自己统治之人,因此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

好在朱元璋制定的严苛刑罚只针对贪官污吏,对于尽快稳定明朝局势,朱元璋采取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善待军人,提倡孝道

受到传统礼教思想的影响,古代民众极为重视丧葬,入土为安也成为古代丧葬的头等大事。

为了提升军队士气,朱元璋多次下令对阵亡将士进行安葬,甚至多次派遣使者前往战斗之地,将未被安葬的遗骸妥善处理。

安葬过后,朱元璋还会亲自祭奠,并对有功军人追赐谥号和官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明朝初年,朝廷对谥号的管理极为严格,文臣死后没有谥号,只有功勋卓越的武将死后才有谥号,对阵亡将士追赠谥号,可见朝廷对军队的重视程度。

为了表彰战功卓越的武将,明朝不仅建设了太庙,还在鸡笼山建立功臣庙,为庙内供奉的功臣塑像,按时祭拜。

对于烈士家属的生活,明朝廷同样十分关心,给予其父母、妻女、子孙优厚的抚恤。

伤残、年老的军人朝廷也会采取定期抚恤金、发放生活用品等方式予以照顾,同时还会免除服役或准许亲人代役。

正在军中服役的军人,朝廷会依照军功进行封赏,也会享受最基本的经济待遇,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

军队稳定的情况下,明朝安危有了保障,统治者也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国家的治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且让明朝能流传下去,朱元璋决定重新尊崇儒家思想,以纲常伦理来整顿元朝留下的蒙古化社会风俗。

元朝时,蒙古崇尚强者,伦理观念并不强,经常有兄弟之间、父子之间争夺妻子的现象。

吸取这个教训,朱元璋重新将儒家思想应用在国家治理中。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孝道。

登基后,朱元璋大肆推广孝道思想,在学校中也不断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让明朝人将孝顺父母印在骨子里。

同时制定了礼法制度,规定了嫡子、庶子为父母服丧的制度,以及对违反孝道的惩罚制度,进一步为孝道的传播提供有力保障。

在经济残破、社会不安的明朝初年,以孝道建立社会秩序,改变社会风气。

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可,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对蒙古人、色目人的怀柔政策,还是严苛的历法以及对军人、孝道的重视,都在明朝之后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不过有些政策起到了促进作用,有些政策却凸显出弊病,最终加剧了明王朝的覆灭。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确实有一定的格局和手腕。

通过军事、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既给予蒙古人沉重打击,让蒙古人感到惧怕。

又通过一系列政策,让蒙古人、色目人看到明朝统治者的仁慈,进一步分化了蒙古政权,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以及他对蒙汉之间的融合,依旧值得后人称赞。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论明代军人的抚恤优待政策》——王建庭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4tcjD9WU1HaoUJkDhJtrHxn8eovEzqbhOn_WzOkCEm16fJEJ90oQDX1Jq295XzjpTJqs4Yy-QMu_CgPrB_dAMV2_s8JUsEzoxBTWB9MSWE_CGG-eYDL7mlWhV6DEFn3HV5fsIIOTq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论朱元璋对蒙古的“威德兼施”政策》——陈梧桐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4tcjD9WU1GwgPxGizpEsHIOl1jbJRPwmR4zoCpG2st2im6ov3nM_4LgWylFHorUzF6sewK9lSqFWXXGYSrlWTItpPbXcjzr7KdVqY2Yqv_apEQBvXULXVzREh7Pmp0aW0XdEI5JwU8=&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朱元璋对蒙古民族的怀柔政策探微》——丁勇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U4tcjD9WU1H3KzpSxl_FZdIeaLx3PhkWKvR_jMsurddISBc-eMf282_EKNcNQ9RceG3xXiHVrdK6L1C6SsYGiwF5ZuUZXzgXR4gHGvx6QcOh47PlkxKlR_PQiuwePolzAsxmAk3bDF4=&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