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孝歌》里说:“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最好的家风,贵重的人品。

但是孝顺的事情,不是三五句话就说清楚了,也不是一顿饭就解决了,而是一个长期个过程,涉及到钱财、日常照顾、精神寄托等。

很多儿女,在家是最老实的人,把孝顺父母的任务扛起来,却变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人,令人唏嘘。

老实人吃亏,吃亏是福。这样的想法,不一定全对,人是不要一直吃哑巴亏的。

建议你,在以下五个方面“留一手”,看起来薄情,其实是真情实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健康上留一手,不消耗自己的身体。

电影《背起父亲去上学》,确实很感人,石娃去读书,还坚持照顾爸爸,不怕苦不怕累。

但是从剧情里走出来,我们不得不知道,只有儿女健康的情况下,再苦再累都扛得住,也能够把父母照顾好。

若是自己都苟延残喘了,要照顾父母,就不一定行得通。

我的大舅舅,六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拄拐走路了。我的外婆快九十岁了,还能够独自去赶集。这样的情况下,大舅舅照顾外婆,肯定行不通。

凡事要量力而行,在顾及父母的身体的时候,还要多照顾自己的身体。

不管你多忙,多心疼父母,还得锻炼身体。在扛不住的时候,就说出来。若是你一点都扛不住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02

金钱上留一手,还得考虑自己如何养老。

当你五六十岁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了。还要把钱都掏出来,给父母养老。是孝道,但是父母走了之后,你的退路在哪里呢?

你应该考虑好,自己的余生,靠什么养老。

起码你应该留住一份退休金,不让自己挨饿。若是你没有办法退休,就应该考虑兄弟姐妹一起承担养老费用的问题;该去申请的补助,也要去申请,别碍于面子。

另外,在父母过大寿、百年归终的时候,都要一切从简。能不办的酒席,就不要办了,耗尽钱财,带来热闹,是没有必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责任上留一手,要兄弟姐妹一起分担。

喜剧《没事偷着乐》里,张大民留在母亲身边,挤在狭小的窝棚里过日子。

母亲的日常生活,都是张大民关照。

但是张大民,也没有好的工作,收入也很低,加上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人生的路格外难。

从张大民结婚生子之后,这日子就更难了,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张大民的妹妹生病,他去照顾,掏钱管着;小弟上大学,他支撑着。

当小弟学业有成,多年工作之后,回到家,开口就说母亲:“你老人家。”

母亲还觉得,这个孩子有出息。只有张大民认为,这个弟弟,已经生份了。

是啊,每天陪伴父母,给父母端水送饭,都不见父母有一句点赞;偶尔来老家一次的外出的儿女,反而变成了父母最津津乐道的人。

更扎心的是,出门在外的人,给父母一个月一两百,认为自己已经尽孝了。在家的人,老老实实地干活,承接了父母的“面朝黄土”的生活,还变成大家眼里没出息的人,孝道也不被认可。

其实,孝顺父母是所有儿女的事情,而不是谁是外嫁女,谁在大城市,就鞭长莫及。

制定孝顺父母的规则,出钱出力,虽然冷漠了一些,但是不会乱套,不会让老实人太吃亏。

04

远见上留一手,对父母的余生要有长期安排。

杨绛先生说:“稍纵即逝的是天上烟花,细水长流的是人间烟火。”

照顾父母,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也许三五年,也许十多年。

一些老人,卧病在床多年,也不奇怪。

没有长期的规划,父母的余生是过不好的,并且你自己也会耽误工作和生活。

比方说,父母生病了,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到医院照顾。看来很好,其实大家都耽误事,不如轮着来,自己的事情就不会耽误太多。

父母住什么地方,经济来源是什么,钱财如何管理和分配,都要考虑长期,避免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夫妻上留一手,学会夫妻分工协作。

我的邻居老李,因为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家里,照顾了几天,老李的妻子就骂骂咧咧,然后就去了娘家,不再回来。

老李的妻子,长期被婆媳关系困扰,看到婆婆就生气,这要是每天都面对,还不鸡飞狗跳?

显然,老李在夫妻关系、母子关系上,没有处理妥当。

再说了,老李的母亲,没有考虑到自己会变老,而是在健康的时候,处处刁难儿媳,留下了家庭的隐患。

孝顺父母,其实是夫妻共同的事情。夫妻互相搭把手,就轻松很多。

聪明的人,在接父母来家的之前,会和爱人多商量;在平时,也会管一管父母,促进婆媳、岳父母和女婿的关系。

老人也要想一想,唯有自己把儿媳女婿,视如己出,以后才能少看儿媳女婿的脸色,一报还一报,这是因果。

06

天上的一粒灰尘,落到谁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说“百善孝为先”,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就很困难。

从大家庭考虑,还是要留一手,让自己进退自如,也不让老父母过得太难。

一个家庭,不是谁最老实,谁就应该承担一切,就应该被欺负。

善待老实人,这也是一种好家风。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