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发布了一项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美国电动汽车车主在下次购车时可能会重回燃油车怀抱。这一报告一经发布,就引发了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调查中,麦肯锡公司向全球15个国家的3万多名消费者提出了大约200个问题,整体来看,愿意考虑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比例有所增加。38%的非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他们可能会在购买下一辆汽车时选择插电混动车型或者纯电动车型,高于2022年的37%。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访者当中,29%的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下一台汽车可能会重新选择燃油车;这一比例在美国市场更高,46%的电动汽车车主表示下一台车有可能重回燃油车怀抱。这部分消费者给出的理由是担心公共充电设施不足,以及电动汽车的持有成本过高、不便于长途行驶等。

麦肯锡公司未来移动出行中心负责人表示,“我没有想到会是这种结果,我以为一旦成为电动汽车买家,就永远是电动汽车买家”。

这部分电车车主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国交通事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18.3万个,但其中有大约14万根都是慢充,只能提供6至19千瓦的功率,充满一台纯电动汽车需要4-10个小时。相比之下,DC直流快速充电桩数量只有约4.3万根,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而且美国充电桩线缆被盗事件频发,仅今年前5月,已有129条充电线缆被盗,导致充电桩的维护成本大幅提高,同时许多电车车主无法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其中2023年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根,同比增加42.7%。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快速提升,用车体验持续改善。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不可否认,充电、续航等问题仍然或多或少地困扰着电动汽车车主,但通过大量新建充电设施、不断提高电池、电机技术,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题和续航焦虑已经得到大幅缓解,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作用正在越来越小。而美国、欧洲等市场,充电设施跟不上,已经成为了阻碍其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作者: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