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

的检察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月亮湾

从气势磅礴的青龙大瀑布到茶香四溢的燕子窠生态茶园,从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五夫朱子理学小镇到传承千年瓷艺的建盏文创园,再到充满故事与美景的下梅村、考亭书院、宋慈纪念园、野猴谷、桃源峪……

今年5月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正式启动运营。这条总长约251公里,寓意“爱武夷”的“流动风景线”串起沿途46处游览“打卡点”,集中展示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自然景观,以及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宋慈文化等人文景观。

心怀“国之大者”,情系“美丽武夷”。近年来,南平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到武夷山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成功打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行驶在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不仅可以观赏公路两侧的风景,每走一段还可以下车亲近自然,尽情享受天然滋养,感受这畅快的“森”呼吸。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与守护。一直以来,南平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区域生态司法保护,持之以恒地打造“夷山带水·检护青绿”检察文化品牌,不断续写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青山绿水、万物合鸣的生态“高颜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1公里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示意图

从办理陈某星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非法狩猎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再到办理福建省首例涉生态领域农村恶势力团伙案件,南平市检察机关推动打击涉生态领域违法犯罪从“单一式执法”到“整合式执法”转换,通过依法建立“快捕快诉、从严从重”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只有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方能保住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武夷山市星村镇村民说道。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仅靠“单打独斗”,更要攥指成拳形成合力。为推进协同保护,南平市检察机关依托“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防协作。同时,还与江西省上饶市检察院会签了《关于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赣检察“2+5”协作机制》,会同福州、泉州、三明、龙岩、宁德等地检察机关共同签署了《闽江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并发布《武夷宣言》,建立了14项长效举措。

创新宣教方式 传播生态理念

“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 位于1号风景道的五夫朱子理学小镇里游人如织,悬挂朱子生态文明理念的标语随处可见。

南平是朱子理学文化的发源传承地。为此,南平市检察机关深入挖掘朱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保护理念,通过制作《朱子爷爷普法小课堂》普法微动漫,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引导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

同时,南平市检察机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依托“法律十进 百场宣讲”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附近的乡镇,常态化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而随着1号风景道的开启,武夷山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同样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察干警为前来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游客进行讲解

“教育基地就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主入口处,里面系统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南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举措、以及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呵护生态之美的有益探索,是1号风景道上不可多得的一道‘检察’风景。”游客们说道。

“我们希望借助景区人流量大的优势,将教育基地作为提升生态法治宣传教育质效的平台,让游客‘流量’将生态保护理念传到‘四面八方’”。南平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万勇说。

保护古树名木 助力乡村振兴

伫立在1号风景道沿路的众多古树名木高耸入云,在岁月的见证下,历经风雨却依然挺拔。许多游客感叹道,这里的古树既是自然风景,又因岁月渊源自带上历史传奇的属性。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一种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风景资源。南平市检察机关通过部署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大力保护辖区内古树名木,不仅让它们“安居”,更让它们“老有所依”。

在1号风景道的五夫镇辖区,一棵20多米高、需四人合力才能围抱的千年红豆杉引得游客驻足。据武夷山市检察院检察官介绍,“当时,我们发现这棵古树日常管养维护不到位,遭受严重病虫侵害,便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及时进行整改,让古树能‘安享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市检察院干警实地查看千年红豆杉保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据了解,南平市检察机关还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共同认养古树名木,同时以检察建议督促相关管理部门落实管护责任,并促进林业部门给古树名木上保险等措施,确保古树名木都能健康成长。

“我们还将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回头看’工作,推动属地政府将古树保护与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相融合。让古树名木成为美丽乡村的绿色名片,不仅使村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南平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张盛焚表示。

传承历史文化 彰显人文魅力

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圣迹寺;被誉为“东方庞贝古城”的闽越王城考古遗址公园;万里茶路起点的下梅村……在1号风景道上,“古城、古镇、古村”传统文化寻根满足了游客们多样化需求。

岁月无言,守护有声。为让这些文化遗产更好地“活下来”“传下去”。近年来,南平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推动负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内1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保护不到位,如古书院中的‘廌山书院’石碑断裂、杂草丛生;‘小源屏山书院’杂物乱堆放等。”据南平市建阳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通过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全面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阳区检察院检察长带队走访查看宋慈纪念园文物保护落实情况

有道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1号风景道的建盏文创园里,欣赏建盏师傅制作建盏素胚的游客赞叹道,“师傅们娴熟的技艺,真的让人佩服。”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祖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让人们感受到建盏的非遗风采、文化魅力。”南平市建阳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德跃表示,为保护好“建窑建盏”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院深入建盏企业,以区域内办理的仿冒名家建盏的犯罪案件为例,指导建盏从业人运用法律共同抵制和打击侵犯建盏知识产权的行为,为建盏文化保驾护航。

做好“三茶”文章 赋能产业发展

一山一水一壶茶,百转千回万景生。近年来武夷茶旅新体验备受欢迎。大武夷悠久的茶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茶园、茶径、茶村,感受茶叶、茶香、茶韵。

山水,在自然里,亦在茶里。武夷山茶文化作为1号风景道内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色彩,更是推进“三茶”统筹工作的重要部分。

“我们检察机关通过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服务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一缕真实的武夷茶韵香飘四方。”据武夷山市检察院检察长张颖介绍,该院通过打造“检·心守茶知”特色品牌,构建起了“专业保护、综合打击、诉源治理”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体系,为武夷山做好“茶文章”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市检察院干警在武夷山马头岩山场巡山

日前,该院对祝某某等人假冒武夷山某知名茶叶注册商标案件的民事部分作出支持起诉决定,这也是武夷山市首例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

据悉,南平市检察机关重点关注侵犯武夷山茶叶公共商标、侵犯茶企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为茶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又针对本土茶叶品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监督,以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挂牌管理百年茶树,并设立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点。

“作为国内第一条国家公园风景道,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是环带建设标志性项目,是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关键一环。全市检察机关要坚持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传红表示。

供稿:市院宣传处

编发:南平检察新媒体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