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棣还是朱允炆?

公元1355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太子朱标死了。这一下子,使得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大明朝,变得未来难测了。

此刻的朱元璋已是65岁高龄了,所以他必须要顶住,并尽快选定接班人。否则大明朝极有可能如大秦、大隋一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传位给谁”,就成了朱元璋和大明朝(群臣)的核心问题。朱元璋最初选定的人选,是四子朱棣。

据《明史》载,一次朝会上,朱元璋曾这样问群臣:“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意思就是说,燕王朱棣非常像我,我想立朱棣当太子,大家认为怎样?

刘三吾站出来反对,认为:这事不符合程序,燕王(朱棣)是老四,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如今选朱棣为继承人,秦王和晋王会怎么想?况且太子虽死了,可皇太孙朱允炆已十五岁了,所以选朱允炆为继承人,是没问题的。

奇怪的事随后发生,一贯强悍,不听劝的朱元璋,竟然同意了,舍弃了朱棣,选朱允炆(建文帝)当了接班人。那么朱元璋为何突然这么听劝了?只因刘三吾这句话,一下击中了他的软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为何舍朱棣,选建文?

其一: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标一出生就注定了接班人地位。用句不恰当的话说就是,对于朱元璋来言:只有马皇后和朱标才是真爱。别人都是意外!

这就注定了,朱标太子地位的不可撼动,且朱标也实在非常优秀,两者互相促进下,使得诸多皇子,自小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皇位只属于老爸和大哥朱标。因此只要朱标活着,没一个敢有非分之想。

如今朱标死后,使这些皇子都拥有了希望,尤其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们,彼此处于了一条起跑线上,谁也不服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把选其中的任何一位为接班人,都无异于自取其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虽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妥当的方案!历史上因违反这个制度,而失败的案例有许多,比如秦亡于二世,隋朝毁于杨广等。哪怕李世民这位推翻“嫡长子继承制”的得利者,后来不也是坚持这一制度吗?只不过是由于太子李承乾太不靠谱,这才轮到了李治。

所以,朱标虽死了还有太孙便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况且朱元璋认为,就凭自己这身子骨,还能再活几年,带一带朱允炆,也就一切OK。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朱元璋启动了蓝玉案。

许多人都说,这是朱元璋替朱允炆扫除未来的威胁。但实则这件事,应该是由朱标继位后去完成。概括说来就是:大明朝绝不允许外戚势力干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从建文帝的皇后说起

咱先看看朱元璋,为几个嫡子(马皇后所生)挑选的原配正妻,都是些啥人。

长子朱标的原配,是常遇春的女儿。

次子秦王朱樉的正妻有两个,一个是元朝齐王,王保保之妹,一个是大将邓愈之女。

三子晋王朱棡的正妻,是永平侯谢成之女。

四子朱棣的正妻是徐达之女。

很明显有个规律,朱元璋让儿子娶手下功勋权贵的女儿,使双方捆绑在一起。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朝,采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