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五星红旗的含义,民间过去一直有很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毛泽东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和军事家,他熟读《史记》、《后汉书》等史书,而这些书中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记载。

比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后汉书·文苑列传》中有“聚五星于东井”;《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有“得五星会庚戌之岁”,“五星如连珠,日月若合璧”等句。

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术数学都认为,五星聚会或者五星连珠会给中国带来好运。所以毛泽东才选择将五星红旗作为中国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995年,随着新疆尼雅遗址中一块绣有“五星出东方力中国”的蜀锦护膊的出图,这种说法更加风行。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称,五星红旗中的五星代表是中国的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但事实上,这其实是北洋政府五色旗的设计理念。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随后百万雄师分三路渡过长江。很快它的向前部队就进入了“总统府”,随着南京“总统府”上青天白日旗的降落,一个旧的时代就此宣告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此时,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全国人民都期盼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和人民团体代表共计134人。该筹备会推举了以毛泽东为主任的常务委员会,并设立了6个小组,分别负责以下6个重要任务:

1. 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和代表名额;2.起草新政协的组织条例;3起草公共纲领;4.起草宣言;5拟定中央人民政府大纲;6.拟定国旗、国会和国歌方案。

其中的第6小组成员为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田汉、钱三强、沈雁冰(茅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筹备会第6小组为了拟定国旗国徽,还成立了专门的评选委员会,并邀请了徐悲鸿、梁思成等专家参加。

7月15日,筹备会第六小组向全国发出了征集国旗、国徽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在这个启事中,他们罗列了国旗设计应该包含的几个重要因素:

1. 该国旗应该具备中国的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2. 该国旗应该具备政权性质的特质,即中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3. 该国旗的形式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应力求庄严简洁;

4. 该国旗的色彩应以红色为主,在红色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其它配色。

该启事被《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转载,很快就传遍了全中国。

到8月20日,短短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就收到了2992幅(也有说法称是3012幅)国旗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国旗图案中,有朱德设计的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色五角星的国旗;有陈嘉庚设计的斧头镰刀旗;也郭沫若设计的有一条黄色长条(代表黄河)的旗帜,这幅作品呼声很高,也是毛泽东最初的选择;也有红底两条黄条旗,这两条黄条当然代表中国的黄河和长江;还有三条长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的国旗……

这些国旗的设计者,并不仅仅是一些官员、干部、艺术家、知识分子,还有大量普通的民众和士兵,比如一位还在大西南扫荡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解放军战士就利用战斗空隙,在战壕里和战友们设计了三幅他们心中的国旗图案。

还有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虽然身在异国,一颗心却热烈地关注着新中国的事业,一幅幅诚挚的作品从美洲、欧洲、东南亚纷纷飞到了北京……

经过一轮轮的筛选,评选委员会从数千幅作品中精选出38幅。

在这38幅作品中,有一幅来自上海市民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它本来已经被淘汰,但《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著名戏剧家田汉坚持认为应该让这幅作品进入“复赛”,在田汉的坚持下,大家再次对这幅作品展开了讨论。

这幅《红地五星旗》就是如今五星红旗的原型,它和五星红旗的不同在于,它最大的那颗星上,绘有锤子镰刀的标志。

当时经过小组讨论,大家把大星星上的锤子镰刀去掉了,并将它编为“复字32号”,和37幅精选作品一起被递交了上去。

为什么要去掉大星星上的锤子镰刀呢?我们知道,五星红旗上的大星星代表共产党,4颗小星星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既然小星星里已经有了工人和农民,就不必再在代表共产党的大星星里画锤子镰刀了,不然就重复了。去掉镰刀和锤子,可以让这幅作品在画面和意义上更加简洁和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沫若设计的作品

郭沫若设计的单黄条国旗排在第一位,是呼声较高的选择。但张治中认为,在国旗中间加一条横杠,在寓意上会给人带来分裂国土的误解,而且老百姓很容易把它联想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也认为,国旗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地理特征,而是政权特征,他认为无需一定在国旗上加一条象征黄河的横杠。

9月25日晚,距离开国大典还有5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参加了座谈会,听取了大家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的意见。

在这次座谈会上,田汉再次极力向大家推荐了这幅被修改过的《红地五星旗》,他认为这个作品设计得美丽大方,而且寓意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汉

毛泽东也被这幅作品打动了,他说,之前我们总想在国旗上留下一下有中国特点的东西,因此在国旗上画了一条,代表黄河。但其实很多国家的国旗都没有自己国家的特点,比如苏联的斧头镰刀就是哪一国都有的,比如英国、美国、德国的国旗,也都没有他们国家的特点。

他指着《红地五星旗》这幅作品说:

“这幅作品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我们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好了,将来也好,又是团结的,又是革命的。”

毛泽东的解释丰富了这幅作品的含义,大家热烈鼓掌,都很认同他的说法。两天后,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正式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通过了将这幅《红地五星旗》作为新中国国旗的决定,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如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召开,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他按动电钮,全世界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缓缓升起。据说这面国旗是由一位名叫赵文瑞的女缝纫工缝制的。

放眼看全世界的200多面国旗,它们不是来自国王、总统、就是来自艺术家、官员。而中国的五星红旗,从国旗的设计到制作,都来自人民,这无疑是“共和国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念的体现。

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很快在《解放日报》上看到国旗的最终样式的,但由于确定下来的五星红旗和自己的原始设计不一样:大星星里没有镰刀锤子,而且颜色也不太一样,他并不敢确定这就是自己设计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专门买了火车票去了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但看了半天还是无法确定。直到195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给曾联松寄去了一封标有“1137号文件”的公函:

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收到后即希见复。

此致

敬礼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

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曾联松看完这封信才确定了五星红旗确实是来自自己的作品《红地五星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曾联松收到的500万元当然是旧币。1955年中国发行新币后,新币和旧币的比价是1万旧币兑换1块新币,也就是说,曾联松的酬劳实际是500块。

但这500块在当时也已经是一笔很大的酬劳了,相当于当时一个熟练工人一年的工资。曾联松说,自己用这笔钱给妻子买了一只欧米伽手表和五袋面粉。

后来,曾联松才知道自己作品被选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大家删去了他作品里的镰刀锤子,著名画家徐悲鸿亲自确定了“国旗红”在色带中的精确数字……

曾联松回忆说,自己在1938年就参加了共产党,曾从事过隐蔽战线的工作,但由于他的搭档不幸牺牲,他和组织交接的线也因此断掉了,此后他的简历中一直有“脱党”这一记录。

皖南事变后,曾联松曾前去投奔新四军但未果,不得已返回家乡当了一名中学历史老师。47年,他在同窗好友也是地下党员勇龙桂的介绍下,去了由地下党开办的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了1986年,曾联松才得以再次入党,他把这次入党称为“归根”。这一年曾联松已经86岁。

曾联松当年为什么要费尽心力去设计一幅国旗了,据他回忆,这源于他在建国前的一段经历,当时国民党已经垮台,他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外国的船只到达中国和我方交接时,我方却无旗可挂,只能勉强找来一幅八一军旗代替。

在看到政协发出的征集国旗的启事后,曾联立刻就着手开始了自己设计国旗的工作。曾联松说:“我并不是艺术家,对美术设计也不大了解,当时之所以不自量力,实在是出于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和一份热切的爱国激情。”

事实上,曾联松对美术并不是一点底子也没有,他早年上中学时曾受过画家金作镐的影响,在国力中央大学经济系读书时,他选修过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理论课。

曾联松的妻子项佩瑜回忆,丈夫当时在阁楼上忙碌了很久,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只是早上打扫房间的时候,从他的房子里扫出了很多蜡光纸。一直到中央来信证明了国旗是他搞得,自己才知道那段时间丈夫是在阁楼上设计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德设计的作品

曾联松的学生何仲麟回忆,当时老师设计五星红旗的时候,还向他解果圆规,他使用最简单的工具设计出了这幅美观大方、寓意深刻的作品。当时老师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谈论太多,直到作品被选中,老师才告诉他。

当时何仲麟兴奋地大喊:“先生怎么今天才告诉我?”曾联松回答:“星红旗的诞生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成就并非属于我一个人。”

曾联松回忆说,自己之所以生出设计五颗星星的想法,是受到了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定义了在现阶段“人民”一词的内涵,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

除此之外,这四颗小星星还代表着中国有4000年的历史和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典上的国旗

曾联松还说,自己曾设计过把五颗星星放到红旗中间的图案,但效果并不好,整个画面显得凝滞和局促,最后选择将五颗星星挪到了左上方。

五颗星星整体呈椭圆状分布,象征着中国领土海棠的形状(包括外蒙);五颗星星是黄色,除了符合常识外,也有中华民族是黄种人的寓意;以红色为基本颜色,这是周恩来确定的,这一点在《征集启事》中已经明确说明。

为自己的祖国设计国旗,并被祖国采纳,这可以说是曾联松一生最自豪,最满意的事情了。

197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曾联松受邀参加国庆典礼,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大日子,这一天,五星红旗再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它和50年前一样鲜红夺目,催人奋进。18天后,曾联松在上海逝世。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

《我设计五星红旗》 曾联松

《浪迹天涯路几千,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 袁亚平

《五星红旗是怎样诞生的?》 朱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 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