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我军也蓄势待发,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南京。1949年4月,渡江战役之前,为了减少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两党同意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在和谈过程中,双方对《国内和平协定》进行多次磋商,为争取和平做了很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同意《国内和平协定》,战火再次重燃,我军也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后续更是势如破竹,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争取来了和平与安定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曾参加北平和谈,他的名字叫刘斐。也是和谈的这一年,刘斐脱离了国民党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刘斐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官至副国级。那么,刘斐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刘斐出生于1898年,湖南醴陵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时期,刘斐主要在家乡一带求学,1917年,刘斐成家,他的岳父是一位名医,也是通过岳父的关系,刘斐认识了白崇禧,并进入白崇禧所在的连队,担任了白崇禧的文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军之前,刘斐读过书,算是知识分子,因此他很快就得到重点培养,并被送到南宁讲武堂学习。结业后,刘斐回到桂系,担任了排长。1922年,刘斐又被派到西江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再次返回广西,担任了广西讨贼军参谋,开始从事参谋工作。

大革命时期,刘斐参加了北伐,当时两党处于第一次合作期间,刘斐也因此接触到很多我党人士,并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大革命失败后,刘斐被送到日本留学,系统地学习了日本陆军的军事理论,于1934年回国。

回国之后,刘斐继续回到桂系任职,同时,他也受到了蒋氏的重视,多次往返于双方之间,调解双方的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斐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台儿庄战役,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留在徐州,协助李宗仁具体指挥了相关部署,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刘斐受到蒋氏重用,担任了军令部次长、参谋次长等职务,他运筹帷幄,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解放战争时期,刘斐也多次参与了双方战役的具体指挥工作,1949年4月,他受李宗仁委托,前往北平,参与了北平和谈。在和谈过程中,刘斐支持《国内和平协定》,为争取和平做了很多工作。

和谈失败后,刘斐先是留在北平,5月又前往香港。8月,51岁的刘斐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继续为争取和平而努力。9月,刘斐前往北京,参加了新政协会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刘斐投身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担任了国防研究小组副组长以及中南水利部部长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6年,十年浩劫期间,刘斐也受到了冲击,但他生性乐观,不计较个人得失,凭借顽强的意志度过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1981年,83岁的刘斐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在这之后,刘斐也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献言献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晚年的刘斐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83年因病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