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军事近日隆重介绍了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展示了该部队取得的多项历史性突破。该潜艇支队是中国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也是中国潜艇的“种子部队”。

报道中称,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的军官文学星表示,我们的鱼雷和导弹在海上验证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的24秒视频画面还展示了潜艇成功对靶船实施打击的效果。画面中展示了一艘疑似039型常规潜艇发射的鱼雷在水中迅速前行,准确命中目标船尾,产生了巨大的爆炸冲击波,直接将船尾掀出水面,并形成了一条近百米高的水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武器装备上,039C常规潜艇装备了鹰击-82潜射反舰导弹、鹰击-18B反舰导弹以及新一代的“鱼-10”重型鱼雷。

其中,“鱼-10”鱼雷采用光纤制导热动力,具备有线制导方式,末端可以采用尾流自导技术,实现自主攻击,最大射程超过60公里。

据报道,鱼-10鱼雷的试验成功率达到99%,其总体性能与美军MK48最新款的MOD7型重型鱼雷相当。

鹰击-18是中国现在主役的反舰导弹,采用了亚音速掠海飞行和末端超音速飞行的突防模式,最大射程达到了500~6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击-18在巡航阶段以0.8马赫的亚音速飞行,接近目标时加速至2.1马赫至3马赫,进行超低空掠海高速飞行,从而实现突防。

鹰击-18B反舰导弹的性能大幅领先美国和日本潜艇所携带的导弹。美国和日本海军潜艇所搭载的反舰导弹仍然以亚音速反舰导弹为主,速度相对较慢,射程也相对较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日本17式亚音速反舰导弹射程仅约为250公里。美国的AGM-84鱼叉导弹速度为亚音速,射程可达124公里。美国NSM反舰导弹的最大速度只有0.93马赫,导弹射程185-250公里。

战斧反舰导弹虽然射程较远,最大射程达1000公里以上。但速度均同样为亚音速,突防能力相对较弱。

美日目前的主力反舰导弹,在面对中国海军由区域防空导弹、点防空导弹和“密集阵”自动旋转式火炮系统组成的防空网,突防能力相对有限。

此外,我军核潜艇装备有更先进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全程以6倍音速飞行,末端攻击阶段的速度可达10马赫,射程达1000-20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由于鹰击-18B反舰导弹和“鱼-10”重型鱼雷已经服役多年。在一定程度而言,谈不上是“多项历史性突破”。因此,不排除官宣所指的“历史性突破”有可能是指性能更先进的鱼雷或导弹,例如跨介质导弹等。

据学术期刊《固体火箭技术》2022年的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显示,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称他们正在研制一种跨介质导弹。

该导弹能够在一万米的高空以约2.5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00公里,然后降低到海面波浪高度再飞行约20公里,当距离目标大约10公里时,导弹将转入鱼雷模式,利用超空泡技术在水下以最高每秒100米(200节)的速度,完成致命一击。可用于反潜和反舰作战。

与美国和日本潜艇相比,中国的鱼雷基本上与美日处于同一水平。但在反舰导弹方面,中国优势明显。未来,搭载了跨介质导弹的中国潜艇,将具有更加强大的反潜和反舰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以外,中国近年在常规潜艇的隐身和静音技术上也取得重大的突破。

以039C常规潜艇为例,039C采用了独特的隐形围壳设计,不但可降低潜艇对敌方主动声呐对“信号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也能够有效降低雷达回波,减少自身在半潜航状态下被发现的概率,生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虽然其他国家也在研制这种技术,但中国率先将这种隐身技术实际应用到了潜艇之上。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中国近年还先后研发出包括“超灵敏磁性检波器”和太赫兹潜艇探测装置等多种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新一代反潜技术,未来将可能装备在039C潜艇上。这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潜艇的反潜探测能力,削弱美军核潜艇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和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