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兵败朝鲜,抗美援朝初阶段大获全胜!

1951年,麦克阿瑟被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除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阿瑟,曾经在太平洋战争中让日军闻风丧胆、号称要“饮马鸭绿江”“让军队的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美国将军,也难逃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前溃败的命运。

此时,麦克阿瑟戴着那标志性的墨镜和烟斗,灰溜溜地钻进他的专机里,飞回他位于日本的“行宫”,继续做他的“五星天皇”大梦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什么让曾经战无不胜、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兵败如山倒的呢?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假借“联合国军”为名,纠集一众仆从国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内政,并对中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役初期,志愿军利用了麦克阿瑟骄奢轻敌的缺点,制造假象,使麦克阿瑟和美国政府一度相信志愿军不敢全面与美军开战。

在成功麻痹了敌人后,志愿军采用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战术,给予“联合国军”以迎头痛击,打得他们仓皇逃窜。

113师急行军70多公里,堵在了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封锁了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一带,彻底堵绝了美军的南逃道路。

“如果想要战胜中国,除非让上帝亲自戴着钢盔来朝鲜作战。”这句话是很多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的共鸣。

李奇微洞察战机,志愿军如何扭转战局?

麦克阿瑟被解职以后,马修·邦克·李奇微,接替了他的职务,制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重大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奇微观察志愿军的攻势规律,发现每隔八天志愿军就会发起一次攻势,意识到了志愿军后勤系统的缺陷,每次补给只够维持一周左右的攻势,然后需要休整一段时间。

意识到这点后,李奇微下令让“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发起大规模进攻时先行撤退,等到志愿军的补给殆尽时,再迅速组织反击。第四次战役随着李奇微的战术开始有了不利于志愿军的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军被迫北撤,新的防线尚未筑建完毕。担任铁原阻击任务的189师把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为200多个战斗单元,把守着每一处阻击有利地形。

最终以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拖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速度,为后方部队构筑防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日本军事专家研究志愿军,提出了七大不可思议。

作为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日本帝国,此时虽然已经被彻底打败,但他们仍然贼心不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举一动。

朝鲜战争的结果,让日本人大吃一惊,研究总结出了七个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中美同为盟军阵营,作为曾经盟友的美军,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但并未与新中国主动交锋,中国出兵直面美军会使得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外交上处于不利。

再者,1946年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美苏冷战格局形成,双方在朝鲜半岛上关系也非常紧张。

抛开国际局势来看两国工业实力对比,美国于1776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国力历经近两百年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有大发战争财,已然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工业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遭受列强百年的欺凌,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军民伤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解放战争也刚刚结束。

于1949年刚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急需得到改善,工业基础薄弱。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的国内条件较差,能顶住如此大的压力,出动大规模志愿军,是让日本军事专家感到不可思议的。

其次,日本为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曾经大量派人到中国勘探地形,绘制地图,以保障军队的行进,他们的中国地形图比国军的中国地形图更详细准确的案例。

实际上,志愿军在朝鲜使用的地图,一部分是决定入朝作战后派人去临时勘察绘制的,但并不能做到细致入微,更多的是行动前临时侦察和绘制的。

然而就是这样“临时抱佛脚”的侦察能力,依然能在战争时对美军屡次形成致命的打击,经常能出其不意地对美军展开伏击,打得美军节节败退,一度“反向进攻”。

第三,后勤保障系统是一支军队的生命线,人是铁,饭是钢,再强大的军队离开了粮食供应也无法持续作战;再勇猛的将士,离开了武器弹药的供应,也不能对敌人进行有效的杀伤。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依然愿意拿出如此巨量的物资供应军队,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信念,填补着后勤系统上的差距。

曾有一批南方来的志愿军穿着单薄的衣裳,东北车站的将士们为了帮他们抵御朝鲜的严寒,主动把自己的棉军装与入朝将士们的单衣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