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而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站在规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新起点上,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佛山的重要课题。这不仅要求生产力量的增长,更加强调质的飞跃。为此,佛山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模式,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促进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以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北战新产业园乐平园。/资料图

提升改革牵引力,围绕战略任务科学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制度供给,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和创造良好的新技术应用场景,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形成提供制度环境和组织保障,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佛山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

加大创新驱动力,坚持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科技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得益于大力度、连续性的研发投入。为此,佛山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技攻关,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同时,以顺德区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生物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此外,大力发展一批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平台,培育高端研发机构,为传统产业从业人员量身定制知识再造和能力提升方案,打造多层级、多元化的人才体系,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化开放支撑力,实现合作共赢。建立起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同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也有利于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佛山要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与国际先进企业、研发机构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时,推动新型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有序自由流动,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当前,佛山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协同联动的机遇,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把佛山打造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布局大湾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文/周睿、杨柏,作者单位:佛山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