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网上流传着几页未完结的小说《巾帼英雄》。

从文笔和构思来看,这部小说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遗憾的是作者却因为要拯救华夏苍生而愤然掷笔,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之路。

这便是周总理的才情和鸿鹄之志,到了晚年,周总理还喜欢作诗,只不过他常常在欣赏完自己的佳作后又亲手将这些费心写的诗歌撕碎或者焚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然如此,周总理还是有一首《省份诗》被其警卫秘书何谦传了出来。这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绝句概括的正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置的三十个省级行政区。

然而,在这些省份中,却有一个省没有被写上去,也就是在新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地“平原省”。

建国初期,全国共分了三十个省及十二个直辖市,其中一些省份已经被撤销,比如人们在战争剧中常常会看到的察哈尔省、热河省、松江省等。

但对于平原上,大部分的国人是十分陌生的,几乎是没有听过中国还曾有这样一个省。平原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1952年毛主席视察地方时,又为何会对该省的书记、省长提问:你们的省会为什么叫“新乡”呢?

一、平原省

在新中国设置的省份中,平原省存在的时间是最短的,甚至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平原省始设于1949年8月,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在冀鲁豫解放区的基础上成立的行省。

平原省的省会就设在河南新乡市。然而,平原省在新中国只存在了短短三年,1952年11月,中央就作出决议撤销了该省。

平原省包括了新乡、安阳两个省辖区,以及六个专区、五十六个县和一个焦作矿区。有意思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曾在河南设置过一个平原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原省短暂历史中,还建设了一所名为“平原师范学院”的大学,这所学校也就是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如今依然坐落在河南新乡。

黄河横贯平原省,长达千里。自古以来,治理黄河就是政府部门的重大事宜,如果不能治理好黄河水患,就会给区域内的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和伤害。

平原省因为地理因素,也多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战场,再加上频繁的水害,使得这一地区的人们生活十分贫困。1949年,平原省再次受到灾害,受灾面积高达七百万亩,受灾群众多达二百五十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于黄河十分牵挂,也极为关心“治黄”事业,为此也专门视察黄河,了解黄河治理情况。

二、毛主席体察民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是几千年来,黄河也因为泥沙沉积、泛滥成灾而给沿岸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封建时期,黄河因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而导致了上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的洪水泛滥。在战争年代,甚至也有不少军阀和当权者用掘开黄河引发洪水的方式阻拦敌军,导致老百姓损失惨重。

新中国成立后,熟读历史的毛主席也极为关注黄河水域的治理,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治理黄河最早从1946年的渤海解放区就开始了。

1952年10月,毛主席离京视察,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看黄河的治理情况,来到了开封、郑州、新乡等地。

28日,铁道部办公厅的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郑州铁路局,时任局长刘建章接到电话后惊喜万分又有一丝紧张,因为毛主席要到河南等地视察,主席的专列正从山东开出,铁道部要求郑州局做好接待工作。

刘建章是一位老铁路人了,后来还官至铁道部部长,接到任务后,迅速就与同志们商议好了方案,并连夜带人去徐州迎接毛主席,因为那里是济南铁路局和郑州铁路局的交汇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一行是25日离开北京的,主要考察山东、河南和平原三个省份,因为黄河在这三个省决口泛滥的次数最多。

陪同毛主席一起出行的还有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以及负责毛主席保卫工作的汪东兴等人。

29日下午七点多,主席专列抵达了河南省兰封县,该地在1954年与考城县合并成了著名的兰考县。已经接到消息的河南省委省政府等主要负责人早就在兰封恭候主席的莅临了。

列车靠站后,刘建章下车后将河南省委书记张玺、省长吴芝圃、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等人引上专列,会见了罗瑞卿、杨尚昆等人。

河南的同志们当晚就想要与毛主席见面,还准备请毛主席下车在兰封县城好好休息一夜,但毛主席一方面因为白天在徐州爬了云龙山有些疲劳,另一方面不想打扰地方,就决定在列车上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的专列最终停在了兰坝支线,一行人包括毛主席在内都在火车上将就了一夜。

30日凌晨六点,毛主席已经早起,并且下车散步走向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主席是想要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最直接的交流,以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河南省的领导们原本已经在列车的客厅等待毛主席的接见,听说主席已经下车,就都跟了过去。

“小同志,今年地里收成怎么样啊?粮食还够吃吗?”毛主席已经来到了村边,向、对一位农民关心地问道。

看到村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一看就是高级干部的人,村里人也很激动,主席一边热情地同大家打招呼一边关心大家的生活和收入。

“好,今年收成很好,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是毛主席带领共产党赶走了侵略者和反动派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好日子啊!”这个中年农民发自内心的激动,回答着毛主席的问话。

毛主席最惦记的还是老百姓,他随机走进了一家农户院中,这一家人只有两老在生活。主席走进去的时候,只有老太太在院中忙着收拾粮食,老伴儿去了集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您累不累啊?”

“不累,如今分了土地,咱种的现在都是自己的田,收的粮食也都是自己的,不用再给地主交租,再累心里也是甜的!”老人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回答道。

“如今的日子比过去要好太多了,没有了地主的剥削,没有土豪劣绅的压榨,也没有反动派来摊派和拉壮丁,大家都如今都鼓着劲儿的干活,日子是蒸蒸日上,这都是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日子。”

老人说完还指着家里的大白馒头给主席看,好像在证明她并没有说谎。

而看着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踏实有奔头,毛主席心中也十分高兴,最后又和村里人聊了聊,才依依不舍地和大家挥手告别。

三、视察黄河

八点多时,毛主席又回到了专列,用完早餐后,与河南的同志们见了面,并听取了河南省委书记张玺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的报告。

对于王化云的名字,毛主席有些好奇,问其是哪两个字。

“报告主席,是变化的化和云雨的云!”王化云答道。

“这个名字好啊,化云为雨,要是你能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能治好这黄河了!”毛主席的这一句玩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毛主席又问了河南省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回过家乡没,主席知道他的家乡在湖北麻城,那里也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共和国的许多开国将领。

“没有回去过,自打长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了。不过我也听家乡那边的人说过,解放后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没有了国民党的压榨,老百姓们吃喝是不愁的。只是因为刚解放不久,再加上以前被国民党破坏得太严重,家乡人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困难的。”

从自己亲眼见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毛主席对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心中也有了数,知道老百姓们的生活还是在不断变好,也踏实了许多。

毛主席这一趟出来的主要目的还是视察黄河,因此也是最为关心黄河的情况。

火车也向着黄河东坝头的险工地段快速驶去。

十一点多,毛主席一行换乘汽车向黄河岸边奔去。很快,壮阔的黄河大堤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当时在王化云的带领下,毛主席健步登上堤坝,看着浪涛滚滚的黄河,一时间也是心潮澎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坝的顶端,毛主席问这里是什么地方。黄委会的同志回答说:“这里就是铜瓦厢了,是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

“哦?为什么当时会决口改道?”主席问道。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封建王朝太腐败,满清后期已经腐败透顶了。第二个原因则是当时的环境太复杂,太平军也打了过来。”王化云回答道。

毛主席一边听着汇报一边思考着,随时向王化云等人提出问题。对于毛主席的提问,王化云对答如流,也十分专业,令毛主席十分欣赏。

毛主席又看了石坝和大堤,问道:“像这些堤和坝,你们修了多少了?”

“已经修了一千八百公里的大堤和五千道石坝,我们修的与国民党时期不同,他们是用秸料修的,不牢固,现在是石坝,要牢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