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普遍炎热,怎样界定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户外作业人员又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6月17日,记者联系采访了陕西省疾控中心环卫所专家答疑。

据专家介绍,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以上的天气现象。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而人体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有相应的极限温度:在相对湿度为85%时,极限温度为31℃;在相对湿度为50%时,极限温度为38℃;在相对湿度为30%时,极限温度为40℃。超出极限温度,就很可能出现中暑及一些并发症。老人、儿童、体弱者、慢性病患者耐热极限温度可能会浮动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暑起病急,按病情的程度和特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多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低于37.5℃。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表现为体温高于38.5℃,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重度中暑时,多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

避免高温中暑以“防”为重。专家提醒,相关从业人员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作业时,要注意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户外工作,晴热天气应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段抓紧施工。在户外作业过程中,应多喝含盐饮料,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引起痉挛,切忌不要用酒解渴。不同类别从业人员防护措施各有侧重。特种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要牢记天气炎热也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可以适当调整工作时长;非特种作业可以戴宽檐帽,防止太阳直射头部。生产一线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并有专人负责做好饮水供应。建议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如果出现中暑表现,应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放低,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同步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其身体散热、降温。对于能饮水的中暑患者应多喝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如果中暑患者不能饮水,甚至出现昏厥、失去意识,应将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