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30日,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因身患癌症,在北京医治无效去世。

此时他才回国仅仅3年,如此一个特殊的人物去世,让中央领导人不得不重视了起来。

第二天党中央命令立即组建治丧委员会,但当周总理看到送上来的李宗仁治丧报告时,却皱起了眉头,原来报告中葬礼的主持人,居然是政协副主席傅作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解放战争时期,李宗仁曾是傅作义的顶头上司,而且两人关系一直也不错,无论是从当时的地位还是曾经的身份,傅作义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为什么周总理却并不满意还亲自划掉了名字呢?

李宗仁的功与过

其实周总理并不是觉得傅作义不好,也不是觉得李宗仁配不上,而是李宗仁一辈子实在太特殊。

他不像卫立煌始终把我党当作朋友,也不像汪精卫一味地投敌卖国,他既有让人称赞的一面,也有让人诟病的一面。

1926年蒋介石为了在国民党内部夺取领导权,悍然策划了中山舰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蒋介石背弃孙中山遗愿,大肆捕杀我党同志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时,远在广西的李宗仁则率先拉开了北伐的序幕。

虽然李宗仁的目的并不是实现国父统一全国的遗愿,但他确实是北伐第一人,可谓歪打正着做了第一件好事。

当时广西的两支部队“定桂军”和 “讨贼军”合并后,被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亲自出任军长,成功地实现了两广的统一。

随后在他的带领下,两万多广西军人参加了北伐战争,一路转战湖南、湖北、江西多个省市,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就在国民党统治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后不久,李宗仁却犯起了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由于感觉到工农运动危及了自己在广西的统治,李宗仁决定和蒋介石合作,对我党同志进行血腥清除,并推进和参与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批共产党人被反动派军警逮捕,上海街头血流成河导致,甚至在离上海甚远的广西也对我党进行了大范围屠杀,最终导致李大钊、肖楚女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壮烈牺牲。

当时李宗仁还沉浸在军阀思想之中,一心只想着做自己的广西王,因此对我党的态度始终是既反对又利用,这一点在他后来“围剿”红军的过程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1933年蒋介石命其派兵参加“剿匪”,他则交代手下,出两个团必须换四个团的装备回来,而且不能损失一个士兵一支枪。

此时的李宗仁对待红军是能拖就拖,能不打就不打,但他还并不是我党的朋友,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实力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蒋介石许诺100万军费,命令李宗仁、白崇禧集结桂军主力配合中央军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

李宗仁一看就知道蒋介石这是驱虎吞狼之计,为的就是把红军赶进广西,让桂军和红军厮杀,中央军正好名正言顺进驻广西,于是中央军在红军身后猛追,桂军则在前面不断避战。

当时桂军正好负责兴安至灌阳一线的进攻,但不管蒋介石怎么催促,桂军始终坚守不出。

虽然桂军没有积极应战,甚至还连续三天撤走了封锁线上的军队,但由于红军通讯不畅导致错失了良机,以至于这一战,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

为了阻止红军进入广西,李宗仁还发出了杀死或活捉一个红军,给8块大洋的悬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红34师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在桂军7个团的攻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仅剩的200余人跟随师长陈树湘突围到了广西境内。

但由于李宗仁的悬赏和妖魔化,导致这两百多人不断遭到袭击,最终回归队伍的不足百人。

因此在抗战爆发前,李宗仁不仅不是我党的朋友,甚至还有着血海深仇,而我党建国后之所以仍给他较高的待遇,完全是因为接下来这两件事。

“民族英雄”李宗仁

1936年李宗仁联合广东的陈济棠,以抗日的名义发动两广事变,在民族大义上我党不计前嫌,当即通电支持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随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我党表态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此时李宗仁也表示支持和平解决,于是我党与李宗仁的关系,才从血仇变成了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宗仁领导的桂系表现积极,动员了大量广西战士奔赴抗日前线,李宗仁也亲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直接指挥对日作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已经占领了我国的华北、华东大部分地区,一旦再占领了徐州,就会打通津浦线陇海线,为下一步攻打武汉创造良机。

为挽救民族于危亡,周恩来放下红军时期的矛盾,亲自会见李宗仁,表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败多胜少,国家已经到了危难的关头,必须打赢此战才能稳住人心。

除了劝李宗仁积极备战,周恩来还帮李宗仁制定了作战方针。

不过当时李宗仁的处境并不好,他虽然是战区长官,但其实只是个光杆司令,手下的部队大都是收拢的杂牌,主要是没人要的川军、滇军和西北军,加起来还不到四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军却是两个王牌师团,兵力悬殊之下李宗仁大可以学习孙元良跑路,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在经过周恩来和白崇禧的反复劝说后,李宗仁下定决心在台儿庄迎战日军师团。

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李宗仁计划以孙连仲第二集团军,配合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围歼日军濑谷支队。

但汤恩伯一向畏敌如虎,又是蒋介石嫡系,李宗仁根本指挥不动,只好三番四次督促赶快行动。

原本按计划第二十军团应和川军122师在藤县合力阻击日军,但汤恩伯见到日军来势汹汹直接避战不出,导致122师在藤县孤军奋战,最终全部英勇牺牲。

日军在击破藤县后,大军直抵台儿庄外围,城内的31师死守5天不见援军,导致李宗仁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功亏一篑,气得李宗仁在电话里怒骂汤恩伯,但此时汤恩伯仍然不肯驰援,无奈之下李宗仁只好一面威胁他“军法从事”,一面向蒋介石打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汤恩伯消极避战,但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依然凭借一己之力重创日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由于此战是抗战以来我军在会战中少有的大胜,因此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坚定了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所以仅此一役,李宗仁就称得上“民族英雄”。

至此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李宗仁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仅他的思想和眼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连我党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但随着日本投降,他又犯起了糊涂。

逃亡海外

在解放战争的初期阶段,李宗仁曾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国民党军在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不利,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蒋介石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明白,如果继续坚持战斗下去,可能会导致国民党军队的整体崩溃,从而使他自己陷入更加困境的境地。

因此,蒋介石暗中授意自己的亲信,在背后积极推动李宗仁担任代总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回旋余地。

李宗仁和蒋介石斗了半辈子,对蒋介石的把戏早就看得透透的,自己去当这个代总统,不过是蒋介石的挡箭牌而已。

但他仍然幻想能够用和谈的方式划江而治,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差点毁了他,真要实现划江而治,那他李宗仁就从“民族英雄”变成“民族败类”了。

1949年11月,随着桂军被我人民解放军消灭,李宗仁在国内赖以生存的势力也土崩瓦解了,他从南宁登上飞往香港的飞机,而后流亡到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李宗仁半辈子积累的财富,足以让他在美国高枕无忧地过一辈子,但在美国举目无亲,平淡的日子对于一个戎马一生的战将来说,实在备受煎熬。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李宗仁对家乡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但一想到自己手上的血债,他又打消了念头。

而与孤寂无依的李宗仁不同,此时新中国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通过华人华侨不断传回的消息,大洋彼岸的李宗仁看到了祖国的变化,对家乡的向往让瑟瑟发抖的他鼓起了勇气。

当时我党提出“爱国不分先后”的口号,号召海外的华人和国人回国参加建设,李宗仁深受感触,秘密给曾经的秘书程思远写信,希望他能够帮忙探一探我党的口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程思远是以前桂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一直被李宗仁视为智囊,后来他一直住在香港,曾多次应邀到大陆参观,和我党有不错的关系。

程思远将李宗仁的信很快写成报告,托人送到了中共中央,毛主席看后亲自写信给周总理,提出应该欢迎李宗仁回国。

周总理对此也很赞同,就让程思远转告李宗仁,欢迎他回国定居,我党保证不算旧账。

为了让李宗仁放下所有顾虑,周总理还给李宗仁定下了“四可”“四不可”政策。

“四可”是可以回国、可以自由出入、可以回美国、可以随意安置财产,“四不可”则是不可介入中美关系、不可插手台湾问题、不可介入国共关系、不可再搞第三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程思远找到李宗仁,并将周总理的信亲手交到他手上,郑重地将周总理的话传达给李宗仁,李宗仁看过信后,热泪盈眶表示只求回到祖国“落叶归根”即可。

李宗仁虽然思乡心切,也有民族大义,但确实容易犯糊涂,就在他接受到周总理的指示后,李宗仁却写了一篇文章,差点毁了自己的回家路。

万里归途

1964年2月,李宗仁在美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文章中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看法。

报纸发行后,引起了国际上的误解,给我国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为此中央不得不推迟了他的回国计划,表示要重新考虑。

其实文章发出后,李宗仁也立即发现自己犯了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弥补过错,他紧急通过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对文章中的言论登文道歉,极力挽回造成的损失,为了表示回国的决心,他变卖了所有家产,装好了自己所有的文物古董,准备献给国家。

事后毛主席看了中央调查处的汇报,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找到周总理表示可以欢迎李宗仁先生回国了。

得到指示,周总理立刻安排了各项部署,以迎接李宗仁安全回国。

李宗仁本来是想公开回国的,但所幸被周总理及时制止了,其实当时,台湾和美国对于李宗仁先生的动向,一直都虎视眈眈。

蒋介石就曾经对手下的特务叮嘱过,如果李宗仁回国,就直接抓回台湾,不得不说有时候李宗仁确实有点糊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回归意义重大,对于很多流亡在外,甚至被困台湾的国民党人员来说,他的成功回归就是一面旗帜。

这表示新中国愿意接纳犯过错误的国民党人,毕竟李宗仁参加过四一二事变,杀过共产党人也杀过红军,真算起来也是一级战犯了。

从历史过错上来说,李宗仁和蒋介石的等级差不多,如果李宗仁安全回国,那就意味着蒋介石的一些借口将不攻自破。

他将再也不能以秋后算账的理由逼迫国民党士兵卖命了,所以蒋介石决不允许李宗仁回到祖国。

1965年6月13日,李宗仁以陪同夫人前往瑞士疗养为由,取得了出国护照,做完这些之后,李宗仁马不停蹄赶到苏黎世与程思远会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由于吴尚鹰与李志圣没有按计划赶到苏黎世,再三权衡之下,李宗仁三人只好先一步乘飞机离开了机场。

此时蒋介石的保密局已经暗中查明了他们的航线,在日内瓦、雅典等多地都埋伏了诸多杀手,只等李宗仁现身。

然而李宗仁的飞机沿途一路飞过既定地点,三人却始终没有下过飞机,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国际机场后,三人刚下飞机就被全副武装的巴基斯坦警察围在中间,坐上警车一路飞奔到中国大使馆。

当夜,在骗过大使馆外的杀手后,李宗仁三人悄悄地登上了回国的飞机,蒋介石的刺杀计划彻底失败了。

回国后,李宗仁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化名王敬之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可惜回国仅仅三年,李宗仁就被查出了直肠癌晚期,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但依然无力回天,最终李宗仁于1969年1月30日病逝。

李宗仁病逝后,医院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中央政府,为了表示对李宗仁的尊重,组织上决定为他举行一场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同时计划邀请李宗仁生前的好友傅作义担任追悼会的主持人。

然而,在看到这份治丧名单后,周总理认为有些地方不太合适。

他担心,虽然傅作义和李宗仁是多年的老友,但二人都是国民党的重要成员,身份较为特殊。

如果让傅作义主持李宗仁的追悼会,可能会引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此制造事端。

经过深思熟虑,周总理决定亲自出面,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替代傅作义担任追悼会的主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既表达了我党对李宗仁先生的尊重,也向世人展示了我党的广阔的心胸。

结语:

周总理的修改果然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追悼会引起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好评。

事实证明,我党为了祖国的统一可以放下一切恩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海峡两岸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谁也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