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于2009年始建“惠寒”研究生支教团,迄今已接力派出14届共187名研究生志愿者赴陕西蓝田、贵州铜仁、云南宣威等多地开展支教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支教时长超20500小时,授课班级450多个,教授学生超2.2万人。苏州大学项目办始终着力为西部地区输入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青年教师队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上学期,我教授的初三班级化学成绩有重大突破,取得年级第一名,这是我与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2024年春季学期伊始,苏州大学项目办接到了第25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志愿者姚诗琦的“报喜”。两年前同样担任这个班级副班主任的第23届“惠寒”研支团志愿者王祎鹏说:“看到这么多熟悉的名字和面孔,又温暖又骄傲,我们班的学生好样的!”

15年来,苏州大学以“惠寒”研支团为圆心,打造了一支“合则一往无前,分可独当一面”的“志愿服务先锋队伍”,派遣志愿者人数从2010年的3人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19人,服务地辐射范围也从陕西省逐渐拓宽到贵州省和云南省。

2020年起,在苏州大学项目办的组织支持下,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惠寒”研支团联合开展了“惠寒·信连心”青少年成长关爱计划,1046名“惠寒”青年志愿者与陕西、贵州、云南三地的中小学生结成笔友,通过互寄书信的形式,与服务地的孩子“心连心”,目前已开展3季14期活动,往来信件4504封。

“苏州大学自2011年起,先后在全国13个省份成立30所‘惠寒’学校分校,设立苏州大学‘惠寒’奖学金,捐赠价值100万元的图书,建设20余家‘惠寒’书屋和体育器材室;派出的‘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教学之余,还积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依托服务地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移民社区希望小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街道文明实践所等服务阵地,开展‘惠寒·七彩四点半’兴趣课程活动,经过5年的初创探索与发展完善,已在苏州及服务三地累计开展活动5000余次,受益学生累计超45000人次。”苏州大学团委书记于潜驰介绍说。

在支教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注意到服务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专业发展和培养机制上存在一定不足。为了助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苏州大学团委携手学校师范学院和智慧树课程平台共同推出“惠寒”强师计划,面向陕西蓝田、云南宣威、贵州松桃和江西上饶等地区的近50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开展“教育领导+”微专业课程培训。“通过参与培训和学习,我们的教师增强了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数字化能力,也掌握了更前沿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思维。”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韩河小学李科校长在参与完首期培训后感慨地说。

15年的接力与坚守,一代代苏大“惠寒”研支团志愿者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与成长的力量。面对说自己“不想上学,想打工”的孩子,第24届“惠寒”研支团云南分队的志愿者们精心排演了原创情景剧《山的那边是海》,通过支教老师和学生的自述对白,讲述了一个在支教老师鼓励下最终也走上支教讲台的学生故事。借助这堂别样的“思政课”,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走出大山”的希望之种,该作品荣获宣威市理论宣讲大赛文艺类一等奖。

回顾十五载支教路,于潜驰动情地说:“苏州大学‘惠寒’研支团的志愿者们用许许多多个‘一年’接续传递出星火燎原的力量,在西部大地上留下支教老师与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相互影响、携手向未来的基层教育印记。”她表示,苏州大学将厚植“惠寒”精神底蕴,深挖“惠寒”志愿服务品牌的内涵外延,依托苏州大学“惠寒”研究生支教团,搭建好与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桥梁,于行动中彰显苏大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持续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贡献苏大力量。

见习编辑:郑欣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