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这十五部作品诠释了“武侠”二字,不过要论其中最为经典是哪一部,相信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无论是篇幅长度还是故事的曲折程度都冠绝金庸全书,不过即便是长达五十回的故事,也依旧没有将所有的细节说透,比如关于灵鹫宫的一些设定就十分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竹剧照)

金庸在新修版中打通了各部作品之间的世界观,此举是让故事本身更具史诗感了,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本该存在于射雕世界观里的灵鹫宫哪去了?

一、灵鹫侠侣,绝迹江湖

新修版《天龙八部》的中最大的改动莫过于结局的设定。

萧峰依旧是自戕身亡,这一点没变,但段誉和虚竹的故事都有一定的延伸,比如书中明确提到段誉当了四十年皇帝之后选择出家,同时他也没能娶王语嫣,那女子最终是回到了慕容复身边。

而虚竹的故事则更多的是与“射雕三部曲”互动,金庸安排萧峰在临死前将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传给虚竹,虚竹只用了一夜的时间便将这两门神功领悟,并融入了逍遥派的武学精义。

所以新修版《倚天屠龙记》中就呼应了这段设定,原著第三十三回中就有这么一段:“丐帮神功‘降龙十八掌’,在北宋年间本为二十八掌,当时帮主萧峰武功盖世,却因契丹人身份遭驱除出帮,他去繁就简,将二十八掌减了十掌,成为降龙十八掌,由义弟灵鹫宫虚竹子代传,由此世代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竹、梦姑剧照)

等于说后来洪七公、郭靖所用的降龙十八掌都是源自虚竹这一脉。

那么问题来了,《天龙八部》末尾,虚竹还是个青年,即便到了射雕时代,他也不过百岁,以他的功力,要保持不死又有何难?

退一步说,即便他死了,灵鹫宫也该有人传承才是,可灵鹫宫又哪去了?既然金庸在新修版中打通了各部作品之间的关联,“成书先后”自然就不是借口了。

所以灵鹫宫是怎么灭亡的?

或许与虚竹的两个儿子有关。

二、悄然崛起的剑客

金庸在新修版末尾提到段誉留下了后人,那人即是段正兴,说是段正兴当了二十五年皇帝之后又传位其子,段正兴之子就是后来的“南帝”段智兴,这些角色都是有历史原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誉剧照)

段誉有孩子,虚竹和梦姑如胶似漆,也该留下后人才是,若无意外的话,后天龙时代崛起的两位高手就极有可能是他们的孩子。

其一便是“剑魔”独孤求败。

关于这人,金庸是借杨过的视角进入了他的剑冢,光是那段墓志铭就将他的霸气一展无遗:“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凭什么说独孤求败是虚竹的孩子?

就因为他的经历与他所用的招式。

金庸借杨过提到过,剑魔大概率是活跃于六七十年前的人物,也就是“后天龙时代”的人物,而他有心败尽天下高手,照理说也不该错过段誉和虚竹才是,可后世武林中登场的段誉的孙子“南帝”段智兴却不曾提及此事,可见段誉不曾见过独孤求败,那只有一种解释,独孤求败眼中的段誉是他的伯父,自然不可冒犯。

而独孤求败的剑招也颇有玄机,书中提到他这剑招能破尽天下武功,而当年虚竹从天山童姥那儿继承的天山折梅手就与这功夫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孤求败剧照)

毕竟童姥是这么说的:“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

而独孤求败多半是在天山折梅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才有了独孤九剑。

其实书中还有一个细节,独孤求败是自弱冠之年就从未败过,张无忌和杨过这些主角都做不到这一点,他若没有高人指点,如何能做到?显然,他多半是继承了父亲虚竹的内力。

但这又牵扯到了虚竹的另一位孩子。

三、投身朝廷的奇才

虚竹把功力都传给了后来自诩“剑魔”独孤求败的那个孩子,他的另一个孩子又能继承什么?

先说他的另一个孩子是谁吧,不卖关子,那人即是黄裳。

虚竹的孩子如何姓黄?很简单,梦姑是西夏宫主,虚竹是驸马,他想让自己的孩子重归大宋,又不忘自己的身份,于是取了“皇室”读音相同的“黄”为姓氏,让他时刻不忘自己是皇室后裔。

而黄裳没能直接从父亲那儿继承一身神功,但那灵鹫宫中的道藏典籍却让他受益匪浅,于是就如书中所言的那般,他无师自通,从道藏典籍中悟出了一身神功,继而成了大宋皇帝眼前的红人。

这才有了后来黄裳征明教的故事,他若非是虚竹的后人,又如何会有如此天赋?

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两个孩子,虚竹的灵鹫宫为何还会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裳剧照)

答案或许很简单,正是因为虚竹的偏心,他将毕生功力给了大儿子“独孤求败”(金庸提到过,这个角色的名字是后来自己改的,所以他本名不叫独孤求败),小儿子则选择潜心修道,继而入朝为官,成了宋徽宗眼前的红人。

哪料那独孤求败根本无心统领灵鹫宫,得到一身神功的他只想败尽天下高手。

而黄裳却又与明教斗得两败俱伤,自然也无暇顾及灵鹫宫的那些事,灵鹫宫也就这么从武林中消亡了。

不过灵鹫宫虽亡,武林中却多了独孤求败与黄裳两大高手,后来染指了他们所创武学的“五绝”若有幸能得见这两位前辈,也理应要行跪拜之礼。

若真是如此,关于“灵鹫宫的灭亡”“独孤求败和黄裳是如何崛起的”等问题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