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年底,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变得虚弱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毛主席经常想起还居住在韶山的兄弟姐妹,惦念他们过得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李敏

1976年,毛主席的情况越来越差,李敏知道后连忙前去看望。毛主席拉着李敏的手,叮嘱道:

“娇娇,我的情况不是太好,你们这些孩子我都很放心,唯独放心不下还在家乡的两位叔叔,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有件事只能请你去做,你要经常回去看望这两位叔叔。”

这两位被毛主席记挂的人是谁?他们和毛主席有着怎样的故事?李敏在毛主席去世后,又是如何做的?

时隔32年再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这天下午毛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吃过晚饭,毛主席找来当地的干部,从他们口中了解韶山的情况。

正当毛主席问到群众对党和政府有什么意见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当时韶山还没有通电,是临时借来一台柴油机发电的,因为机器比较老旧,再加上掌机人得知毛主席在有些紧张,因此出了故障,停电4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毛主席只好改变自己的作息,提前睡觉。不过这也算坏事变好事,后来毛主席回京后,还说了句:“没想到我在韶山睡了一觉好的。”

第二天,毛主席起得很早,他没有叫醒任何人,独自一人从象鼻山上山,直直的朝山坡走去。幸好一个起得很早的服务员发现了,连忙将工作人员叫醒,否则他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工作人员见毛主席是要上山,便问他:“主席,您为什么不去家里看看,反而要上山呢?”毛主席一边走一边说:“我父母都埋在这座山上,我要去父母的坟上看看。”

山路陡峭,荆棘丛生,毛主席走到父母坟前的时候已经是大汗淋漓了。随行人员得知毛主席上山的用意后,有些着急,因为他们既没有准备花圈,也没有准备鞭炮,这该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有人见附近有松枝,便随手折了几支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接过松枝,轻轻地放在父母坟上,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深情地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当随行人员问毛主席要不要把墓修一下的时候,他回答道:“不必了,就这样保持原样挺好的。不过还要请你们每年清明替我培培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上下来后,毛主席来到上屋场那栋被他“毁掉”的家。在父母的卧室里,毛主席站在双亲的遗像前,似乎是在怀念什么。直到许久后才说:

“这是母亲生病,我带她去长沙治病期间照的。父亲和母亲的病放到现在来说,都不是很重的病。我母亲患的是腮腺炎,父亲得的只是伤寒,就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都是小病,但在那个时候却不能治好。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只有50岁,母亲也只有53岁。”

从旧居出来以后,毛主席到旧居对面参观韶山学校,还和师生们合影留念。下午3点的时候,毛主席乘车去韶山水库游泳,没想到到的时候水库两边的山坡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他们不断挥舞着双手,向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也不断向群众挥手致意。

陪同毛主席游泳的青年水手说:“主席,现在水还很凉,也比较深。”毛主席摇摇头说:“没关系,我都能在长江游,更何况还是这里,游泳锻炼的是意志。”

毛主席往坝下走的时候,对坝上的一位白胡子老人说:“你也来游泳吧!”老人笑着摇摇头,说:“不行啊主席,我今年都70多岁了,不能游了!”有人给他丢了一个救生圈,毛主席却说:“不要依靠它,要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毛主席邀请韶山革命烈士的遗属、老人和族人吃饭。期间,他举杯一已经就,乡亲、亲情、友情溢于言表。

毛主席口中的“两个叔叔”

1966年6月17日,毛主席再次回到韶山,住进了中共湖南省委专门为他修建的韶山滴水洞一号楼。毛主席此次回韶山,一是休息,二是读书,三是思考一些问题。因此他住进滴水洞后,除了看书、批阅文件以外,就是思考问题,什么人也不见。

毛主席这次是秘密回韶山的,也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露过面,更没有去祭扫他父母的坟墓。因此,不管是车辆还是行人,都不允许从滴水洞前经过,毛主席本人也没有走出过滴水洞。有几次毛主席想要到滴水洞外散步,但都被工作人员给劝阻了。

6月28日,毛主席准备离开滴水洞,临走前他突然说:“你们先走,我还要进去休息一会儿。”说完便走进一号楼前厅默默地坐下。滴水洞的服务员知道毛主席不舍得离开这里,含泪为他泡了一杯茶,还洗了几个水蜜桃放在他面前。

服务员收拾好心情,说:“主席,这是您房子东头桃树上摘得,您尝尝吧!”毛主席听服务员这么说,高兴地连吃好几个。休息了一会儿,毛主席站起来打量了一下房子周围,出来后又看了看附近的山峦,随后便上车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离开韶山滴水洞的时候,还对着群山大喊道:“我还要回来的!”然而毛主席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回韶山……

尽管之后没有机会再回韶山,但毛主席却一直关心着在韶山的百姓和亲朋好友。1976年毛主席重病期间,他还交代女儿李敏说:“家乡还有两个叔叔,他们的生活比较困难,吃不饱饭,你和李讷有时间要多回去看看。”

毛主席口中的“这两个叔叔”,一个是毛泽连,另一个是毛泽荣

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弟,1913年出生在韶山冲滴水洞旁的东茅塘。毛主席的爷爷毛恩普和毛泽连的爷爷毛恩农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因此,两人属于未出“五服”的本家兄弟。毛家“泽”子辈共有兄弟10人,毛主席排行第三,毛泽连排行第九。

毛泽连虽然一生都在家乡种田,没有任何官职在身,但他却是毛主席最为牵挂的韶山亲人。

1925年秋,毛主席因与陈独秀意见不合,再加上身患重病,所以便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回到韶山后,杨开慧协助毛主席办农民夜校,并成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

当时年仅13岁的毛泽连虽然不明白三哥和三嫂这是在干什么,但他朦朦胧胧知道他们是干大事的,是了不起的任务。于是毛泽连主动当起了毛主席的通讯员,党组织开会的时候他就在门外放哨,随时注意可疑人员,一发现特殊情况就报告,为保护三个夫妇的安全而尽心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连

在韶山的这段时间里,毛泽连的母亲完全将毛主席和杨开慧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而毛泽连和毛主席每天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毛主席也渐渐被这个年纪小却嫉恶如仇、活泼机灵的小堂弟给吸引,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堂弟。

1927年1月5日,毛主席因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而再次回到韶山。毛泽连见三哥回来了,连忙拉住他的手问这问那。当毛主席准备离开的时候,毛泽连给三哥背着包袱和雨伞,将他一直送到村外。

毛泽连依依不舍地问:“三哥,你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毛主席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远方的大山,沉默片刻后说:“30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泽东也没有脸面回来见父老乡亲们!”

谁曾想,这一别竟是22年。1949年9月底,毛泽连和毛主席的表弟李舸受邀来到北京,并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当毛主席见到分别22年的堂弟和表弟后,当即站起来迎上去,三兄弟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谁也不愿意主动松开。

当毛主席握住毛泽连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再看向他那黢黑的脸庞时,心中很是欢喜,因为他知道堂弟一直勤勤恳恳种地。毛泽连激动地喊了好几声“三哥”、“主席三哥”,毛主席也回应“九弟”、“润发九弟”。

紧接着,毛主席留堂弟和表弟在北京观看开国大典。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坐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的毛泽连激动不已,眼中也含有热泪。从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毛泽连一共去了北京11次,是毛主席众多亲友中去的次数最多的一个。只要毛主席有时间,每次都会接见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病重期间叮嘱女儿:有件事请你们做

毛泽荣和毛泽连一样,都是毛主席的堂兄弟,毛主席排行第三,毛泽荣排行第五,毛泽连排行第九。

1925年,毛泽荣积极投入毛主席领导的大革命运动,曾担任韶山特区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主要负责放哨和传递文件。大革命失败后,毛泽荣根据组织的安排改名为毛冬青,前往华容等地,以打工为生。1937年,随着国共迎来合作,毛泽荣这才回到家乡韶山,靠着种地养活自己和家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冬,毛泽荣和毛月秋等人前往北京和毛主席见面。主席在信里叮嘱他们:“你们此次来京要自备路费,不要带礼物,路上很冷,记得带一条薄棉被。”

抵达北京车站后,早已在此等候的工作人员将毛泽荣等人请进车内,送去中南海。大约等了十几分钟后,毛主席笑着向毛泽荣等人走来,大家见状连忙起身问好:“主席三哥,您好!”毛主席连连点头,说:“好好好,你们也好!”毛主席招呼大家坐下后,详细询问了家乡的情况……

毛泽荣等4位老人此次来京,在毛主席身边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令他们惊讶的是,毛主席虽然成为新中国的领袖,但他穿的还是褪了色的粗布衣服,吃的还是家常便饭,住处的陈设也十分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荣曾问毛主席:“您日夜操劳国家大事,生活要过得好一点,这样才能保障身体健康。”毛主席笑着说:

“我感觉我的身体挺好的,我们国家的底子比较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还不是太好。我们身为国家的干部,不能只贪图安逸,要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

毛主席吃完饭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梳头。这天他一边梳头,一边对毛泽荣说:“胜五,梳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你也可以试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咱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工作要劳逸结合!”

毛泽荣离开北京前,毛主席还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并送上300万元(旧币)生活费和一些衣物。

1972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不是大好,他想起主席已经将近80岁,而自己也70多岁了,如果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兄弟俩可能再也不能见面了。于是他在毛主席的同意下,再次来到北京。

在中南海游泳池旁,毛泽荣紧紧地握住毛主席的手,他发现主席三哥苍老了不少,走路也显得有些吃力,他为主席三哥的健康感到担忧。尽管如此,毛主席仍料理着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曾一度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当他清醒时,便对守在一旁的女儿李敏说:“娇娇,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得请你们去做了。家乡还有两位叔叔(毛泽连和毛泽荣),他们的身体很不好,还吃不饱饭,你们要代我去看看。”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按照父亲的遗嘱于1997年回韶山,专门看望两位叔叔,并给予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