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这一生做出了很多重大决策,但即使面临的是绝境,他每一次决策都有不少人支持。他曾经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被批评为:“英雄主义,固执己见,过分自信”,甚至落选前委书记,但还是很多人还是支持他的决策,最后在古田会议重新获得起用;他曾经在中央苏区受到了长达三四年的排挤时期,毛主席自嘲他那时候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和拉屎,但仍旧有周恩来、张闻天等众多人支持毛主席的决策,最终在遵义会议重回领导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毛主席的光芒,是遮不住的,他的决策是正确主张,总是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有两次决策非常特殊,党内支持毛主席的人数非常少,只有事后才证明了毛主席卓越的战略眼光。

一、是否要彻底与国民党决裂

解放战争开打之前:国军有500多万人,我军只有120来万人;国军辖区人口有3.39亿,拥有国内几乎全部的近代工业;我军只有1.36亿人,经济以手工业、农业为主;双边实力相差悬殊,我军能否取胜,党内大多数人都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林总在东北败退四平之后,我军遭受重大损失,场面一度非常严峻,林总都做好去苏联打游击的准备了。于是,党内多数人认为暂时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实力,应当与国民党谈判。李富春和黄克城还专门为此给主席和中央写信,希望毛主席让步以达和平目的。据胡乔木回忆,经过3天3夜思考,毛主席明确指示不要让步,而要斗争,下定决心与国民党决裂。结果,只用了3年,就将国民党打垮并建立了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否要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打得很艰辛,但其实抗美援朝最难、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件事情,是决策。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时期,国家正处于一片百废待兴的环境中,在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前期,我们6月9日还召开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议要把我们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6月24日我们还制定了150万军队复员从事大生产的方案。现在却又要一下子举全国之力去援助朝鲜,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正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有人忧虑地表示:“国民党反动统治刚刚被推翻不久,全国才得到解放,人民也希望安定,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好机会。全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设,志愿军出兵援朝,是不是会影响和平建设呢?”

几乎没有人支持出兵朝鲜,林总更是强烈地反对,列出了很多条不能打的理由。毛主席霸气地指出:“不敢打,有一万个理由逃避!敢打,只需要一个理由出兵!”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毛主席又一次力排众议,决定出兵跨出国门。又是只用了3年,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得没了脾气,一举奠定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后来主席还表示,当时中央同意出兵的人只有一个半,其中,一个人代表着毛主席自己,而另外半个则是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千万人吾往矣”,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就是在艰难决策的时候,即使暂时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仍旧勇往直前,穿透迷雾,为我们后代开辟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