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医出南海,名药出佛山。南海是岭南医药文化的一大高地。也正因如此,当“热敏灸”这一传承中医针灸精髓的现代灸疗技术,宣布在南海专设医院、全区铺开时,围绕其展开的医学探讨、产业对接热度便居高不下。

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传承了我国千年的中医文化。但是这种“探敏定位”、以灸感寻穴位的技法,问世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是创始人,以热敏灸技术推动“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格局的形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始创新的中医疗法,在南海找到“穴位”,发生了强烈的“热敏反应”。6月16日,南海区热敏灸医院建设项目启动,第一批10家热敏灸医院分院建设单位和24家热敏灸特色站建设单位公布。与此同时,南海区将推进本地红脚艾种植,发展热敏灸智能设备制造,推进热敏灸健康服务与文旅康养产业,实施热敏灸“全产业链”布局。

事业、产业与文化“三位一体”推进,是南海大健康、医药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陈日新教授团队的热敏灸在内,一方制药-仝小林院士工作站、钟南山院士团队南海大健康产业园、北大王凡教授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等,均是近年来南海发力医学事业和医药产业的代表,在全区呈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热敏灸是针灸中灸法的一种。

中医灸法的奇妙之处在医学典籍和历史传记中有很多记载。如《医学入门》中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火灸之,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孟子》中提到:“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灸法尽管神奇,针与灸在临床上却并没有做到并重。尤其在上世纪末,“但见针治病,不闻艾绒香”的状况十分突出,疗效不显著、又烟熏火燎,令灸法逐渐式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日新

陈日新对于灸学的贡献,最重要的就在于创立了“探敏定位,辨敏施灸,灸敏得气,敏消量足”的热敏灸技术。所谓“探敏定位”,基础就是灸疗过程中的一种神奇现象。如灸百会穴,肚子里面热起来了;灸内关穴,胸腔热起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疗效就明显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敏灸

总结规律,他们发现了一类新的穴位,对艾热具有“小刺激大反应”的特征,称之为为热敏穴位。热敏穴位与教科书上已知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并不完全重合,但是符合《黄帝内经》对穴位的原始定义。

热敏灸的研究过程,体现了中国医者对中医药历史的持续凝望,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总结。陈日新认为,南海是善于凝望历史的创新之地。热敏灸在南海的推广,就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这里可以找到我国针灸文化的源头之水。东晋时期,“小仙翁”葛洪曾与妻子鲍姑在南海西樵山一带研究医学和炼丹术。鲍姑是南海太守之女,尤其精通艾灸之法,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的灸方主要记载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内,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如今,丹灶葛洪炼丹传说已经被列为佛山市级非遗,南海也广泛流传着葛洪与鲍姑行医过程中的丰富故事。

古时鲍姑常用岭南特有的“红脚艾”来施灸治病。今天,南海发展热敏灸产业,将把红脚艾种植和应用作为其中一环。这种做法展现了文化对话的当代价值。

包括灸疗在内,南海的中医药文化贯通人文与自然科学、扎根于水土之中。这里名医众多,有着“名医出南海”的美誉,北宋御医陈昭遇、粤东第一国手何梦瑶、闻名中外的治疫名家梁达樵等,均是南海人;这里成药广售,梁仲弘祖铺抱龙丸“为天下所贵”,冯了性跌打损伤药酒名震四方,是“岭南成药发祥地”“广东成药之乡”;这里的民俗节庆中,有着传统医学的观念,华佗庙、金花庙、医灵庙、药王庙至今多有保存;这里专病论治的著作涌现,伤寒、温病、妇科、儿科、外伤科、眼科等疗法传承,受到现代医学的重视;这里也是中西医思想交流的盛地,地方志中广泛记载着加强中西医合作的民间愿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则在今天践行着各取所长、融汇贯通的实践。

医药历史不曾断代,医药事业后继有人。从文化层面来看,南海天生就是医学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的热土。

把博士论文化作民生福祉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大健康”这个题目,首先要在民生考卷上书写答案。

热敏灸在南海的推广,是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的体现。 这项技术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向全世界推广的唯一一项原始创新中医药技术。今年,陈日新在南海召开2次培训班,详细介绍了热敏灸的研究过程,对于其治疗过敏性病症、关节痛症、功能性胃肠病症、宫寒类病症、前列腺病症、小儿肺脾虚病症、亚健康、重大疾病等八大类病症的灸疗原理和方式倾囊相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海区热敏灸医院启动建设

始创人才、第一资源能够直面南海,极大地满足了本地市民群众对接一流医疗资源的需求。

这样的结果,源于南海区长期对于中医药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引育。

此次热敏灸医院的建立,并不是南海区推广热敏灸技术的开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田宁师承于陈日新,是全国热敏灸方向的首位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内容便聚焦热敏灸,参与了第一本热敏灸专著《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的修编。田宁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到南海后,从零开始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艾灸门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直接推动了艾灸疗法在南海的发展,也促成了热敏灸全产业链在南海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计划,南海区将把热敏灸打造成基层医疗的特色服务,构建热敏灸服务体系“1+N+X”模式(1家热敏灸医院,N家热敏灸医院分院,X家热敏灸特色站)。其中,已经确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院区)建设热敏灸医院,第一批10家热敏灸医院分院建设单位和24家热敏灸特色站建设单位已经公布。

南海区将争取在2025年6月30日前实现镇(街)“热敏灸医院分院”全覆盖,到2025年底,全区不少于30%(约50家)的社卫站建设为热敏灸特色站。热敏灸的“一招鲜”,将牵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

把人才资源当作城市财富,把博士论文化作民生福祉,让优质服务能够全面下沉,这种做法为南海卫生健康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近年来,一批医学界顶尖人才的核心技术在南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医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了本土医疗水平和医药产业的升级。例如仝小林院士工作站落户一方制药,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进行科技人员培训,培养创新型人才。钟南山院士团队产学研转化平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资源,共同打造安捷健康产业园、大健康产业暨防疫科技园,在南海推动医疗结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互动。

与此同时,依托优质的科研院校、医疗资源,南海的医院采用“共建”模式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如,华南理工大学与南海区合作办医,共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海区人民医院),展开推进华南理工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建设;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医联体,打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技术协作医院。

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高效能的公共卫生体系、高标准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构建。南海区医疗卫生的软硬件全面强化。

仅在去年,南海区便结合“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引进医疗卫生领域特殊专业人才 37 人。区妇幼保健院新儿童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区第四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通过整体验收,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一期)增建项目和省医南海医院心血管病大楼项目稳步推进,区第五人民医院、全科医院分别升级为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全区公立医院新增床位550张,社会办医疗机构新增228家,医疗机构总量位居佛山市五区首位。

医疗事业之热,就是常怀天地、黎元为先的思想体现。

让医药产业深扎根、广结果

现代医药发展,讲究以文养医、以医带药、以药兴产、以产惠民。南海一直有着医药同生、医产并进的传统。

区委区政府在近年提出“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中,把新型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向。医药健康能够贯通现代农业、高水平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连接科技一线与应用市场,有着形成“全产业链”特性,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衍生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激活新经济。

热敏灸在南海的发展,就体现全产业链布局的思路。南海区计划建设全国首个热敏灸产业研究院,重点攻关热敏灸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例如,在一产方面,建设红脚艾示范种植基地;二产方面,大力发展热敏灸机器人、热敏灸大数据平台、热敏灸治疗仪等热敏灸智能设备制造;三产方面,在西樵山、仙岗村等景区试点开展热敏灸健康养生旅游项目,推进热敏灸健康服务与文旅产业发展融合。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制药

南海的健康事业和医药产业的“家底”十分深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77家,养老机构22家,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近2500家,其中研发、生产类企业约900家。2023年,南海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了266亿,生物医药和医药器械超500亿元。

南海医药产业的“优势学科”,包括中药、医疗器械以及新型药物制剂三大领域。全区已形成桂城高新医疗技术产业、里水镇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狮山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九江镇医卫用非织造布产业等多个上下游产业集群。

例如,在中药方面,全区已经集聚了一方制药、岭南中药、冯了性、中天药业等行业龙头,拥有中药生产企业18家,产值合共约161亿元,占全省约30%,全市约70%。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百亿级中国中药产业园,是南方中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

在医卫用新材料方面,以南新无纺布、日本东丽、必得福为代表的三级梯队,整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还有一些医药产业的发展现象值得关注。

秉承资本驱动、价值创造理念,政府对细分领域精准扶持和培育初见成效。企业注重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等市场化方式发展壮大。一方制药、欧谱曼迪、瑞加图等早期获国资参股、产业引导基金、创新创业团队资金扶持的企业,高质高效推动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等标杆企业。

秉承研发引领、服务激活理念,区内逐步涌现一批研发服务外包、生产外包、信息情报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领域专业服务平台。如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在南海区落户,形成广东省实验动物研发与合作的标志性国际窗口,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动物资源短缺与供给问题,为生命科学、临床医学、新药研发等领域创新创制提供重要支撑。

如今的大健康理念,也正引导着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南海区医院管理中心第一书记张仕庆认为,当前市场呼唤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健康产业核心方向正在从“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通过精准的检测、治疗、干预等来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将是未来新机遇。

南海医生群体、企业家群体以及党委政府,都持续提出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辨。

能够持续聚焦原创技术的成果转化,精准对接市场所需,从长远出发扶持企业成长,南海的医药产业怎能不热?

观潮主笔/毛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