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首先回答大家的疑问:首都师范大学不是“211”,但是该校是“双一流”高校。

实际上,“211”和“985”是过去式的概念,目前这两个头衔已处于“绝版”状态,仅以此来评价现在高校的办学实力,未免有些不公平。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已经被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历史悠久,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作为一所老牌实力院校,能够在动态调整、竞争激烈的“双一流”争夺战中脱颖而出,硬实力自然是该校最大的依仗。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该校的硬实力担得起“双一流”的头衔呢?不妨让我们根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先拿标题中的“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成果”来进行印证。

首都师范大学构建了以高水平人文社科学科群、理工科学科群、艺术学学科群全方位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办学格局,强化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构建了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2019—2023年,该校本科生整体深造率稳中有升,2023年达到了34.17%。2016—2022年,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的立项总数达到了21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和省市级项目总数一共达到了近1000项。如果将成效聚焦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就业率上,该校2022届(目前没有2023和2024的官方数据)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7.17%,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这样的成绩也获得了官方的认可,首都师范大学2023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产出成果上,自“十二五”以来,该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41项。其中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72项等等诸多国家级项目。

该校设有的109个研究所,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以及总资产173882.43余万元的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都是其科研成果得以产出的重要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在评价指标中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上,首都师范大学的表现也十分突出。该校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比如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

首师大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9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双一流”这一动态的评选模式相较之前更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同样也承载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和期待。首都师范大学能够在两轮“双一流”评选中都脱颖而出,该校的实力如何想必大家都已经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