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家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审美情趣,在他们的笔触下是豪迈是婉约,是万千景象,字画之中是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与表达。小编给各位藏友带来了佳品

定远斋藏陈淳《牡丹诗画卷》

陈淳 牡丹诗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淳 牡丹诗画卷

陈淳牡丹诗画卷

手卷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绘画:31×138 cm. 约3.9平尺

书法:31×480 cm. 约13.4平尺

题跋:31×99 cm. 约2.8平尺

1.此卷为张学良将军定远斋中旧物。

2.颜廷榘题跋。颜廷榘(1519-1611),字范卿,号桃陵先生。福建永春人。官九江通判、太宁都司。以诗文、书法名。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等。

3.旧藏者曹步郇,字芃园,号雨楼,室名古香阁,山西阳邑(今太谷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后任工部主事。精鉴赏,收藏极富。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出身江南仕宦之家,自幼家学熏陶,天资聪颖,初师沈周、文徵明,中年后风格逐渐萧散闲逸。道复写折枝花卉自谓以造化为师,观物会意,晚年别出蹊径,逸笔由心,墨戏已臻化境,开水墨大写意一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道复自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五十七岁起,每年都会作一幅牡丹诗画卷以示兴会,卷后写的都是“东风飘飘不绝吹”这首七言诗。所绘牡丹或为水墨,或为设色,皆有湖石为伴,繁简相异,造型有别,可见俱是即兴之作。卷后所书诗,亦皆大字行草,又各有情致,可见是书写于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之中。

陈淳 《洛阳春色图》 南京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淳 《洛阳春色图》 南京博物院藏

作于己亥年的最早,款为:“己亥秋日道复书并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另一幅作于次年,即嘉靖十九年春,今藏沈阳故宫,款为“庚子春日白阳山人陈道复书并图。”说明当年春天陈道复既书写了牡丹诗又画了牡丹图。但卷前画上的落款却为:“嘉靖辛丑春日白阳山人陈道复作。”与书法并不同时。

陈淳 《牡丹诗画卷》 草书落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淳 《牡丹诗画卷》 草书落款局部

目前市场上可以看到体例类似的第三卷则是本卷,卷末落款:“右前岁看花作,白阳山人道复再书于五湖田舍之浩歌亭。”所说“前岁”,很可能是嘉靖十八年己亥,而“看花作”说明这首诗应作于己亥年的春天牡丹花开之时。由“前年”往后推二年,则《牡丹诗画》卷的创作时间或为嘉靖二十年辛丑。“人生行乐须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这个从青年时代起就任性旷达“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的画家已自觉光阴有限而人生无常,无怪他会反复吟诵并书写这首诗了。

沈周《盘礴夜吟图》

沈周盘礴夜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盘礴夜吟图

沈周盘礴夜吟图

手卷水墨纸本

绘画:26.5×118.5 cm. 约2.8平尺

题跋:26.5×70 cm. 约1.7平尺

1.王时敏、刘恕、顾鹤庆、何冠五、张祥凝等递藏。

2.钱承德和诗题跋。跋中杨仪部即杨循吉(1458-1546),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刑山下,课读经史。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东府、小令,以徘优待之。循吉以为耻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3.戴萍英基金会旧藏。

“观山水画代游真山水”,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山水陶淑心性之用自古为文人所重,吴门画派极其提倡“天人相合式”的山水,沈周的艺术不啻为这一哲学在绘画表现上的标本——而无论从母题、图式、手法、视觉效果任何一方面看,本卷《盘礴夜吟图》都堪为沈周作品中极其独特的存在。

沈周《虎丘十二景图》册页第五帧《千人石》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虎丘十二景图》册页第五帧《千人石》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对比《盘礴夜吟图》中,画面大面积突出千人石,将其置于画面中心,正如后来徐渭所言“旷若无天,密若无地”的大胆取舍。独特构图使空间所剩不多,阶梯、树石都只展现出下部分,但这恰恰真实反映夜晚目力所及摩崖环绕、草木林立的部分,由此亦可见沈周观察视角和形式语言的极大转变。

沈周《千人石夜游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千人石夜游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目前所知沈周以长卷形式描绘虎丘千人石景的作品有二卷,一卷即为此次所呈之《盘礴夜吟图》,另一卷为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千人石夜游图》。据辽博本《千人石夜游图》后跋所载,杨循吉与沈周两度和诗,“往年月夜赋此长语,因纪所游耳。杨仪部谬爱,两致和篇,余诗遂连闻于吴中,以为盛事。……然千人石盖吴中胜处,人皆游皆得咏,咏而成卷,人皆得藏,余故不吝屡为人录,此其一也。”——在成化十五年写作此诗后,沈周曾应人之邀不止一次抄录,且《盘礴夜吟图》之钱承德题跋同为和诗,亦可见渊源。

沈周《夜坐记》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夜坐记》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正如其于《夜坐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所言:“余性喜夜坐……凡诸声色,盖以定静得之,故足以澄人心神情而发其志意如此。且他时非无是声色也,非不接于人耳目中也,然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訇,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有若今之声色不异于彼,而一触耳目,犂然与我妙合,则其为铿訇文华者,未使不为吾进修之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周《盘礴夜吟图》局部,钱承德和诗题跋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

手卷水墨纸本

绘画:31×57.5 cm. 约1.6平尺;

书法:31×416.5 cm. 约11.6平尺

1.师守玉旧藏。师守玉,字勉之,又名章玉。曾任烟台、天津税务、业务课长,河南公署参事,沈阳市政府第一任主任秘书等。

2.戴萍英基金会旧藏。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包首及题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实节、米万钟《古柏行书卷》包首及题签

姜实节(1647-1709),字学在,号鹤涧,山东莱阳人,居吴中。明时官礼科给事中,入清隐遁,吴人谥之曰孝正。善书,工诗。画山水法倪云林,峰峦简淡,林木萧疏,备极清旷之致。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海淀渔长、研山山长,北京人。米芾后裔,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歴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工书画,有祖风。书迹遍天下,与邢侗、董其昌、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

此卷是姜实节见米万钟临龙岩(任询,金朝人)《古柏行》而补图,画面笔简而意丰,书法雄秀,结构纵逸,堪属合璧之佳构。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85×104.5 cm. 约17.4平尺

钟钦礼山水技法、立意皆从院派而来,画始学戴文进,所作山水、人物,皆颇得古意,深具宋人风致。其传世画迹至为鲜见,目前可知比较知名者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雪溪放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举杯玩月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高士观瀑图》,日本金地院藏《春景山水图》《冬景山水图》等。其中,《举杯玩月图》旧传为南宋马远所作,实则为钟氏手笔,可知其艺之精湛,足可与宋人媲美。正如启功所言:“钦礼……其画传世甚少,殆多遭割截款字,以充宋画耳。”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局部

钟钦礼《松下论道图》局部

此《松下论道图》绢本设色,高185厘米,宽104.5厘米,尺幅宏大,笔墨简括,用笔劲挺。画中主景山石以南宋院派画法着力经营,巍峨高耸的山石自右而出,气势夺人,深山古寺于云雾笼罩中若隐若现,前景巨松横斜,杨柳拂堤,高士于山麓绿荫间行吟论道,超然清逸之趣溢于画外

钟钦礼《高士观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钦礼《高士观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钟钦礼《高士观瀑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高士观瀑图》与本幅为同一题材,二者构图布局与笔墨风格相似,而落款、钤印位置也较为一致,可互为征信,一窥画家的行笔风貌与落款习惯。《松下论道图》气势浑成,意境高妙,工写互用,粗者大块用墨痛快淋漓,细者勾勒笔法劲健爽利,格调甚高,殊属难得之作。

佚名(明)《孔子学礼图》

佚名(明)孔子学礼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佚名(明)孔子学礼图

佚名(明)孔子学礼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74×106 cm. 约16.6平尺

此作以孔子问礼于老子为题材。画面前景以繁枝竹石并出,中景绘二人对谈、侍从旁立于松下瀑前,人物刻画细致,衣纹挺劲简洁,古松枝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枝长叶疏,伸展自如,远景松石渐隐于云雾,山石耸峙以侧笔斧劈皴为主,辅以大面积的水墨晕染,浓墨点苔,森森密密,似马夏布墨之法,笔法劲峭有力,与清瀑的留白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远处烟岚弥漫,既空灵又真实,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本幅无款,然笔法严谨,空间处理细腻且丰富,可领浙派笔意。

杨治卿《幽禽临泉》

杨治卿幽禽临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治卿幽禽临泉

杨治卿幽禽临泉

立轴 设色纸本

183×86.5 cm. 约14.2平尺

版:《怀古堂》第6号,纽约怀古堂,1998年。

杨治卿,号宇春,明万历时浙江鄞县人。擅花鸟,纵横变化,笔歌墨舞而不失矩度。此图写群鸦归止,憩鸣啄食于乔柯湖石之间,树后水仙与山茶怒放,红白灿然,流泉急泻,早春生机勃发气象跃然目前。画法在林良、周之冕二家之间,气沉力酣而郁然苍秀,自是高手。他作品传世不多,殊可珍。

陈祼《山居访隐图》

陈祼山居访隐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祼山居访隐图

陈祼山居访隐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617年作

绘画:30.5×169 cm. 约4.6平尺

题跋:31×21.5 cm. 约0.6平尺

说明:姚燮题跋。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等。

陈祼,初名瓒,字叔祼,更字诚将,号道樗,白室。苏州人,一作云间(松江)人,山水宗赵伯驹、赵孟頫,接轸文徵明,摹古人笔法逼肖,能诗工楷书,晚遁迹虎丘,以吟咏自适。

杨文骢《三清图》

杨文骢三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文骢三清图

杨文骢三清图

镜框 水墨纸本

60×30.5 cm. 约1.6平尺

说明:杨文骢、姚月华题诗堂。姚月华(明),籍贯不详,女画家,资质聪慧,能文词,画花鸟神态如生。

杨文骢,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迁江宁等知县。博学好古,书法超逸。善画山水。兼擅兰竹。与董其昌、李流芳、邵弥等称“画中九友”。董其昌对他有极高的评价:“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余讶以为出入巨然、惠崇之间,观止矣。”

佚名《夏日安居图》

佚名(明)夏日安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佚名(明)夏日安居图

佚名(明)夏日安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26.5×256 cm. 约6.1平尺

朋友若有珍藏或欣赏的画作,藏品佳作都可以在评论区交流留言,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