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的晚上,红七军团十九师四十八团一营副营长柴荣生,被紧急叫到了位于遵义城中的红军总部。

此时的红军,刚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当遵义会议的精神传到部队,红军将士们听说会议批判了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毛主席又重新出来指挥红军的消息后,干部战士们都非常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国大校柴荣生)

柴荣生所在的部队,此前一直驻在遵义城外的泥沟,担负保卫总部电台的部分任务。作为一名老红军,柴荣生对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早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

柴荣生是江西乐平人,19岁时在家乡参加红军,曾是红十军最年轻的报务员。1932年进入中央工农红军干校学习,毕业后成了第一军团的一名排长。

由于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开始长征。作为一军团的一员,柴荣生的部队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的前锋,参加了无数次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叫到红军总部后,柴荣生的第六感觉告诉他,肯定是组织上要交给他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果然不出所料,一名首长拿出一封信交到柴荣生手上,郑重地告诉他:“中央决定派你返回中央苏区,把这封信送到在那里坚持斗争的项英、陈毅同志手里。怎么样,能完成任务吗?”

二、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主力红军不得不离开红都瑞金,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下了红二十四师和10个独立团约1.6万人,加上地方干部、伤病员等共约三四万人,归中央苏区中央分局指挥。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等同志组成,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陈毅任中央办事处主任,并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个县城之间的三角地区为基本的游击区和最后的坚持阵地,任务是保卫苏区,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在苏区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准备将来配合主力红军,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

很显然,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留在苏区打游击的红军,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力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动用了几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分片“清剿”,中央苏区在3个月内几乎全部沦陷,许多村庄被杀绝户,青壮年遭受“断代性”的牺牲,苏区几百万军民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陈毅曾这样描述当时中央苏区沦陷的景象,“四面是敌人,到处是枪声……老头子、小孩子、妇女,满坑满谷、满村满野地跑。听到这边枪响往那边跑,那边枪响往这边跑。”

留在苏区的红军队伍,面对十数倍、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在极其复杂残酷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斗争,从不屈服于敌人。他们坚持公开与半公开相结合,武装斗争与地下党的内线工作相结合,武装斗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善于运用夜袭战术,努力打歼灭战,利用地形地物打伏击战,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常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对于被留下来的同志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主力红军的去向,以及中央苏区今后的命运。在今后该怎样坚持斗争的问题上,也产生了分歧。

项英认为,主力红军出动了,会在湘西打几个大胜仗,建立新的苏区,大部分敌人将会被吸引到那里去。之后主力红军将会回到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进攻,恢复已失的苏区。

陈毅则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过去的大规模根据地、大兵团作战的局面完结了。我们要赶快准备,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在思想上要准备迎接大风暴,进行艰苦的长期的斗争。只有彻底转变斗争方式,改变领导方法,才能争取斗争的胜利。”

遗憾的是,陈毅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项英还是提出了“创造新的师、新的军团”的错误口号,要求把县、区地方武装集中起来,同敌人硬拼。

在这种军事指导思想下,留下来的红军同敌人硬拼,最终在牛岭战斗中被敌人打散,所谓“最后的坚持阵地”也失守了。中央分局、中央办事处和赣南省的机关、部队,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的仁风地区,陷入非常严重的危险境地。项英不得不将这一严峻情况向中央汇报。

中央收到这份电报的时间,是1935年的元月,遵义会议刚刚结束。于是中央决定将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给项英和陈毅等同志,告诉他们中央政治局在遵义会议上,批判了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央苏区的斗争主要是坚持游击战争,反对敌人的堡垒主义与“清剿”政策,组织方式、斗争方式必须与此相适应。

由于当时情况特殊,(据邓子恢后来的回忆,当时项英手上的电台出了故障,一直无法使用),中央的电台已无法与留在南方的同志取得联系,因此中央决定派人将这个情况送到江西。而被选出来执行这一任务的,就是柴荣生。

从首长的手中接过这封信后,柴荣生顿时感到责任重大。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向首长行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总部后,柴荣生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陈毅的身影。在红军电台任报务员时,柴荣生曾见过陈毅,对这位儒雅的红军领导人有着很深的印象。一想到自己肩头担负着留在南方同志们的安危,柴荣生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陈毅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