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泰山之巅,山东泰安城一片欣欣向荣。城中有一个叫冉道的人,自幼持斋把素,广行善事。他常施粥赠衣,资助贫苦,人人都亲切地叫他"冉菩萨"。

冉道暗自得意,常念叨着:"我这般行善积德,来生必定长命百岁,富贵吉祥。"他的邻居王大娘曾笑着调侃他:"冉施主,你可别忘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道理啊。"冉道每次都笑而不语,心里嘀咕:"我这般慈悲为怀,还能有啥恶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清晨,冉道的儿子突然哭喊着跑回家:"娘亲,不好了!爹爹他,他躺在院子里,口吐白沫,再也不动弹了!"

消息传开,全城哗然。人们纷纷议论:"像冉施主这样的大善人,怎么会英年早逝呢?老天爷也太不长眼了吧!"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也在城中传开。冉道的邻居陈元,一生作恶多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们私下里都称他为"陈阎王"。可令人不解的是,他竟活到九十多岁,无病无痛地安然去世了。

望着陈元儿孙满堂,正其乐融融地操办丧事,人们愈发不平:"这世道,恐怕是善恶颠倒了吧!"

冉道的魂魄还未散尽,就拖着一股怨气,上了阴曹地府。他跪在森严的殿前,泣不成声地递上诉状,要弄个明白。

这状子辗转到了包拯案前,这位阴阳两界的断案高手,决定亲自调查此案。他轻抚长须,眯起眼睛:"嗯,乍一看,此案疑点重重。我得好好查个水落石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冉道跪在包拯面前,涕泪横流。他颤声道:"大人,小的一生行善积德,钱财散尽,全捐助给了穷苦人家。小的实在想不通,为何我反而英年早逝?莫非阴司记错了生死簿?"

包拯凝视冉道,缓缓道:"阴司掌管生死大事,怎会如此草率?你仔细回想,你做的那些善行,可曾真心实意?"

冉道支吾了半晌,小声嘟囔:"我这般舍己为人,还不算真心实意么?大人莫不是在怀疑我?"

包拯轻叹一声,挥了挥衣袖:"来人,把善恶功过簿拿来,我要细细查验。"

勾魂使者捧着一本泛黄的册子匆匆而来。包拯仔细翻阅,眉头紧锁。只见"冉道"一栏赫然写着:"口善心不善,沽名钓誉,虚有其表。私下贪恋女色,罪加一等!"

包拯合上册子,悠悠地叹了口气。他望向冉道,语重心长地说:"冉施主啊,你这个人,嘴上念着佛,心里却装着蛇。你做那些善事,无非就是想让别人夸你。你布施也好,行善也罢,内心不过是惦记着自己的名声罢了。这般虚伪,跟真善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冉道脸涨得通红,羞愧难当。他结结巴巴地辩解:"大人明察,小的,小的确实有几分名利之心。可为何陈元那等恶人,却能高寿善终呢?"

"此言差矣。"包拯摇了摇头,"你可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理?陈元虽一时作恶,可他祖上三代,俱行阴德,这福泽是庇佑到他身上的。"

冉道睁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包拯命人将陈元的魂魄提来,要当堂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元战战兢兢地跪下,额头直冒冷汗。包拯端坐堂上,目光如炬,手里却翻开了另一本档册。

良久,包拯抬起头来,高声道:"此册记载,陈元之祖上三代,俱是善类,积德无数。他祖父陈忠,曾在深山义务教书三十载;他父亲陈孝,曾倾家荡产赈济饥民。种种阴德,足可庇佑子孙后代,免于横死。"

陈元闻言,连连磕头,感念祖上庇佑。

"难怪陈元纵然一时作恶,却也能善终正寝。"包拯面露微笑,"这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昭昭啊。"

冉道垂头丧气,喏喏道:"原来如此。小的不知祖上阴德,竟妄下议论,是小的有眼无珠。"

"不过,"包拯正色道,"陈元你也休要得意。虽说祖德能庇佑你今生,可你来世的恶报,却是避无可避。地狱犹在,莫以为能逃脱轮回因果!"

陈元闻言,噗通跪下,浑身颤抖。

冉、陈二人原已身死,并无追捕过程。包拯龙颜大怒,当堂宣判:"来人,把冉道、陈元押下,发往地狱,领其恶报!"

"冉道,"包拯厉声喝道,"你虽做善事,却居心叵测。表面是个行善的君子,背地里却贪恋女色,欺世盗名。你罪孽深重,发往饿鬼道受苦!"

冉道闻言,连连求饶,却被无情的牛头马面拖了下去。

"至于陈元,"包拯长叹一声,"你纵有祖上庇佑,今生享得高寿,来世也难逃堕入畜生道受苦!你须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今番饶你性命,来世必十倍偿还!"

话音一落,殿前殿后顿时雾气氤氲,冉、陈二人已被勾魂使者拖走,堕入地狱,备受折磨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审讯之时,包拯将冉、陈二人的所作所为,逐一列举,条分缕析。

"冉道,你一味标榜自己行善,实则不过沽名钓誉。你在人前,口念弥陀,在人后,却贪婪好色,无恶不作。汝为何如此虚伪,愧对天地?"

冉道跪地不起,泣不成声:"大人教训的是,小的确实罪孽深重,虚有其表。还望大人开恩,给小的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包拯长叹一声:"善恶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你今生所行虚善,已是罪过。若不及时忏悔,只怕堕入地狱,再无翻身之日!"

"陈元,你虽承得祖德,命享高寿,可你为人凶残暴戾,杀人如麻。你可知冤冤相报,今生作恶,来世必遭恶果?"

陈元颤声道:"大人,小的确实是恃宠而骄,作恶多端。小的愿用余生,到人间补偿恶行,以求赎罪!"

包拯点了点头:"但凡恶人,能幡然悔悟,尚有一线生机。你好自为之,勿负此生!"

庭审将尽,包拯扫视全堂,作总结陈词:"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冉道今生为恶,纵披着善人外衣,也逃脱不了恶报;陈元今生作恶,虽有祖德庇佑得善终,来世也免不了要承受恶果。"

他的话语字字如山,震撼人心:"世人当以此为鉴!行善须出真心,不可沽名钓誉;为恶之人,纵享富贵,终难逃因果轮回!"

此案的审结,在阴阳两界引起极大反响。人人唏嘘不已,幡然醒悟。从此,世风日下,人心思善,德行昌明。

案毕次日,包拯信步于泰山之巅,只见流云浮动,峰峦如黛,天地一片祥和安宁。

他面露微笑,喃喃自语:"因果昭昭,报应不爽。为官一任,唯有秉公执法,才能伸张正义,衡平善恶。"

想到此,他迈开大步,投入到下一个案件中去。阴阳两界,冤案无数,皆亟待这位神断青天,挥洒正义,曲直分明。

千百年后,世人仍传颂包拯的故事,传颂他的铁面无私和睿智超群。每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不安的灵魂,都祈愿有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还他们一个公平正义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