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李秋菊

郑女士(化姓)因脑卒中出现偏瘫后遗症,沟通不畅给她的后续康复治疗造成了极大障碍,近日,通过武汉市东湖医院康复治疗团队综合治疗,她逐渐好转。

68岁的郑女士是福建人,3月28日,她突然头晕摔倒,120及时将她送医后,经颅脑CT检查,显示为左侧丘脑出血,诊断为脑卒中。在进行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引流术后,她落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需要进行后期康复治疗。虽然在武汉生活了几年,但周女士仍听不懂普通话,加上识字量有限,沟通成为康复治疗的首要障碍。家属反复考虑比较后,4月18日,将她送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康复科治疗。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讯员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讯员供图)

刚入院时,周女士的右侧上肢、下肢不能自主活动,连床上翻身都需要他人帮助,每当想移动身体时,周女士都急得直叫。医护人员帮她一步一步地进行床边引导,他们一边用简短、清晰的语言安抚她,一边引导她借助健侧肢体进行翻身、坐起、站立等基础动作。物理治疗师针对周女士的病情制定了运动疗法、平衡训练来恢复肢体功能,利用生物反馈来促进患肢收缩,用中频脉冲和超声治疗来缓解疼痛。同时,医护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治疗时家属在场,让周女士更加安心。

目前,周女士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已经能基本理解治疗师的意图,可以下地行走,上肢逐渐能够独立抓起勺子进食,她还能完成刷牙、洗脸、上厕所、洗澡等,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虽然交流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周女士对回归正常生活充满了信心,每完成一项任务,她都向治疗师竖起大拇指,训练时也总是笑着鼓励病友,嘴里不断说着“加油加油”。

该院康复科主任段圣德介绍,脑卒中后期的康复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它的治疗周期较长,重新获得失去的功能往往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患者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对自己病情的担忧、对康复过程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问题。

他表示,情志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护团队不仅要提供专业的临床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调动家人的积极参与,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康复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重拾健康,重建美好的生活。

如想了解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科交流群。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