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24日,这位饱经风霜的文豪老舍,因承受巨大的压力,选择了以投湖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走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心中所牵挂的首先是周总理。他留下了两句充满深情与哀思的遗言:“唯有周总理,方知我深意;唯有周总理,方解我心声。”

得知老舍在北郊的太平湖自尽的消息,周总理深感震撼与悲痛。他怀着无尽的惋惜之情,痛呼:“老舍先生落到如此境地,让我如何向公众交代这份沉重的责任呢!”

然而,事已至此,一切已然无法挽回,他所能做的便是全力以赴地查明老舍先生离世之真相,并尽己所能地照顾好老舍先生的家属,以表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回忆,老舍先生辞世后,得益于周总理的暗中协助,胡絜青女士能够顺利提取老舍先生的银行存款。这一举动在关键时刻为胡絜青及其孩子们提供了极大的经济支持,使他们得以度过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

尽管直至周总理辞世之际,他未能为老舍正名洗冤,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依旧心系故友,未曾忘怀。

1975年8月24日,正值老舍先生逝世九周年的纪念日,周总理怀着沉痛的心情向医护人员表示,他希望前往北海湖畔独自漫步一会儿。

抵达湖畔,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映入眼帘,周总理静默片刻,最终以平和的语气向身边的医护人员询问:“你可知道今日的日期是何时?”

对于询问,医护人员表示无法提供确切的答案,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陷入了片刻的沉思,随后缓缓开口:“今天是纪念老舍先生的离世之日,你们知道他是如何去世的吗?”

医护人员表示,他们仅仅了解到的是这位患者选择了投湖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周总理轻轻捡起一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随即轻声细语地讲述起来:“让我为你叙述,我与他的那些过往……”

【早期交往】

在抗战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经由周总理的积极倡导与推动,武汉诞生了文艺界最为宏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荣任名誉理事一职,老舍则出任总务部主任,肩负起文协日常工作的重任。自此,两位杰出人物开始携手合作,他们的交往日渐密切,共同为抗战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与努力。

老舍先生最初并未涉足任何政党,然而在与周总理的交往中,深受其浓郁的爱国情感的熏陶,他逐渐转变了自己的立场,积极主动地向共产党靠拢。

抗战取得胜利后,老舍怀揣着学术追求踏上了出国访学的旅程。然而,内战的不期而至使得他长期滞留海外,未能如愿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12月,老舍先生应周总理之邀,克服了重重困难,携同家人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怀抱。

抵达北京之日,老舍先生顾不上旅途的疲惫,便欣然前往拜会周总理。多年未见,他们的握手持续了很久,彼此的手紧紧相握,都舍不得松开。

在北京定居之后,老舍摒弃了以往的写作方式,转而投身于为新时代、新社会进行文学创作的新征程。

他坦诚地表示:“曾几何时,我写作时过于随意,未曾深思熟虑,对读者显得缺乏责任心。然而,从现在开始,我将对政治思想持以严谨的态度,对每一位读者都尽我所能地负责……”

老舍由于对生活体验的不足而倍感困扰,导致他在写作上难以得心应手。得知此事后,周总理鼓励他多深入群众,为人民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多描写他熟悉的北京生活,记录下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老舍忽地灵感迸发,决定创作一部以北京龙须沟改造为核心内容的话剧作品。他巧妙运用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深情歌颂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新政府的卓越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周总理在听完老舍先生的想法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连连称赞道:“我可是迫不及待想要欣赏你的新戏了,真是期待不已。”

在《龙须沟》的创作完成之后,关于其演出的安排却遭遇了些许波折。部分人士认为,鉴于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的紧张时期,在北京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此类剧目似乎并不符合时宜。

周总理对老舍的作品《龙须沟》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达的观点是:“此剧作所蕴含的深刻现实意义,不仅触动了人心,更对新政府的建设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龙须沟》这部作品一经搬上舞台,便吸引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目光。他们纷纷前来观看,并对这部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和肯定。